中國市場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其實無需參考國內機動車保有量的數據,只需看看各大外資車企對待國內市場的態度便知。尤其是今年開始,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愈發強勢后,不少外資車企開始打出了與“中國”息息相關的口號。寶馬、日產等頂流車企尚且如此,其他車企更不用多說。
而對于那些在國內市場混跡多年,最終沒有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它們也同樣不甘心就這樣草草“收兵”。就比如廣汽菲克,去年7月份Stellantis集團雖正式宣布同意廣汽菲克的破產申請。但是,其對中國市場的渴望卻絲毫不減。今年,該集團官宣了將與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Jeep、阿爾法·羅密歐、DS等品牌在華展開運營成本更低的直營代理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換個投入更低的方式,再度嘗試打開中國市場。
然而,有著這有想法的,恐怕還不止是Stellantis集團。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雷諾品牌將會以進口的方式重新回歸國內市場。該消息傳出后,立刻引來了國內不少車迷朋友的關注和討論。
回顧雷諾此前在國內市場的時光,也算是有過高光時刻。2013年,東風雷諾懷揣夢想正式成立。作為一個法系汽車品牌,雖然雷諾本身并不算大眾化品牌,但還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在2017年實現了年銷量7萬輛+的優秀成績。這對于當時的雷諾來說,無疑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奈何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在2018年后,雷諾在國內的市場表現就開始急轉直下。到了2019年,該品牌在華的年銷量就跌至不足2萬輛。
隨后,眼看著品牌愈發邊緣化,東風雷諾不得不停下腳步,改變策略。最后,東風雷諾在2020年正式宣布結束國內汽車市場之旅。如今三年時間過去,中國車市其實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除了這些曾經退出國內市場的汽車品牌,原有的車市排序也早已被打亂。也正因如此,網友們才更加好奇,在退出國內這三年時間里,雷諾到底提升了多少,才敢繼續征戰國內市場?
據了解,此次雷諾重回中國市場,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改頭換面”,而是“換湯不換藥”。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國平行進口車企業——車庫(中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雷諾韓國汽車有限公司(RKM)開展授權合作。而雙方計劃導入的首款車型,其實就是在雷諾韓國釜山工廠生產的科雷傲車型。
為了更好的服務國內的用戶,二者還特意成立了名為武漢星諾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承擔網絡開發及管理、新車銷售、市場推廣、售后服務的銜接等項工作。據悉,未來雷諾還將引入旗下多款車型,比如塔利斯曼。目前,首批引入車型已經取得了國六B排放認證許可,獲準在國內市場銷售。
但雷諾此次重回國內,市場前景如何?筆者認為懸。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兩方面。首先放眼國內市場的大環境,如今已經進入了徹底的新能源時代。而時隔三年后的雷諾,不僅沒能拿出像樣的新能源車迎合市場,反而依舊拿這些老車型“糊弄”,明顯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其次,再說雷諾品牌本身。此前雷諾國產時,價格有著明顯優勢都沒能賣好。如今改為進口方式,價格也沒優勢了,誰又會買單呢?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