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格局再分化:保利萬科中海列三甲,中部房企“排位戰”激烈

導讀 原標題:地產格局再分化:保利萬科中海列三甲,中部房企“排位戰”激烈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作者 | 王澤紅編輯 | 吳亞時間進入7...

原標題:地產格局再分化:保利萬科中海列三甲,中部房企“排位戰”激烈

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澤紅

編輯 | 吳亞

時間進入7月,房地產的上半年也迎來收官總結。

在傳統的年中沖刺6月,并未出現明顯翹尾行情。百強房企僅不到3成企業實現同比增長,環比增長企業也只占半數。

克而瑞數據顯示,百強房企6月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267億元,業績同比增速由正轉負,降低28.1%;環比增幅處于歷年同期的最低水平,過去5年,百強房企6月銷售業績漲幅環比約在15%-61%之間,但今年僅為8.5%。

即便一季度疫情期間積壓需求釋放,出現了一波“小陽春”行情,但二季度的明顯降溫,使得 2023上半年整體表現平淡,百強房企銷售操盤金額30620.2億元,同比僅微增0.2%。

千億以上銷售規模的房地產企業顯著減少,由2019、2020、2021年的12家、13家、19家,降低到2022年的8家,再到2023年的6家,分別為保利發展、萬科、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招商蛇口和碧桂園。

更為突出的是,TOP10、TOP11-30梯隊上半年銷售金額累計同比分別為增長5%、3%,而TOP31-50、TOP51-100梯隊房企銷售金額累計下滑10%和11%,這意味著頭部房企與中部房企的差距,正在逐漸拉大,頭部效應愈發顯著。

呈現而出的結果是,TOP 1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門檻提升15.3%,從772億元上升至890億元;而TOP21-30門檻則降幅明顯,從257億元下降至217億元。

“一高一低”分化之下,頭部格局逐漸走穩,中部房企更替加劇。

頭部格局初定,“保萬中華招”列五強

克而瑞排行榜顯示,保利發展2023上半年實現全口徑銷售額2366億元、萬科2017.9億元、中海地產1784.8億元、華潤置地1702.2億元、招商蛇口1663.5億元,是最新的房企TOP 5陣容。

碧桂園排名由年初第一逐步滑至年中第六,招商蛇口成功躋身TOP 5,實現了年初設立的“力爭躋身五強”目標,緊跟在中海地產和華潤置地之后;保利發展和萬科,繼續保持著上半年第一和第二序位,TOP 5格局基本成形。

一個微妙的變化是,華潤置地、中海地產和招商蛇口競爭膠著,在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座次上演反超與被反超,年初華潤置地以50多億銷售額領先中海地產,到年中中海地產又以80億元實現反超。

央企們保業績壓力大,華潤置地曾在年初召開誓師大會,喊出 “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口號,如今來看不止是口號,而是沖鋒號,這也勢必會加劇與同樣有保業績壓力的央企之間的競爭,招商與華潤在東莞的“開盤現場截客”事件,如同一個縮影。

就在它們膠著競爭之際,卻在遠遠甩開下一梯隊,從第六至第十依次為碧桂園、龍湖集團、綠城中國、建發房產和濱江中國,除了碧桂園全口徑為1609億元之外,其余四家均在900億至1000億元之間,呈“斷崖式”排序。

按照銷售目標來看,這種膠著狀態將繼續貫穿2023下半年,華潤置地今年總體供貨約5300億至5400億元,以60%來轉化設定銷售目標超3000億;中海可售貨值約7900億元,按20%增速銷售目標為3600億;招商蛇口可供銷售貨值6000億元,銷售目標定為3300億元。

按照目前的完成度,中海、華潤、和招商均已達成上半年50%的銷售目標;龍頭保利也是如此,按照其不低于去年4537.01億的目標來看,上半年銷售目標完成度已達50%。

中部“排位戰”繼續,“中建系”晉級兇猛

2023年上半年,50強房企中同比實現增長的房企有18家,其中銷售增速超50%的房企有5家,分別為越秀地產(+69%)、城建發展(+65%)、華發股份(+56%)、建發房產(+54%)、中交地產(+52%)。

這些企業均是央國企,相比于2023年初,越秀地產排名從16名至13名,華發股份從18名升至14名,建發房產從10名至9名,中交房地產從28名至22名,城建集團從41名至34名。

中國中鐵、保利置業、聯發集團、國貿地產等企業,也闖入中部房企陣營,成為30強房企梯隊新面孔。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口徑銷售額50強房企中,已有22家出險,且幾乎全是民企,這些企業的逐漸“掉隊”,成為了中小國企地產商晉級的根本所在。

例如,融創年初排11名,到年中滑落至17名;世茂集團從22名降至33名;中南置地從29名滑至36名;金科從26名猛降至61名……未出險房企中,也有部分企業“掉隊”,典型如金地集團掉出TOP 10陣營,遠洋集團掉出20強。

反常的是,中國恒大從年初的42名,竟猛升至年中的23名。

此外,還有兩家國企地產晉級也很兇猛,分別是中建東孚、中建壹品,以往50強幾乎看不到,今年年中卻同時位列50強。據搜狐財經了解,前者是“中建八局”旗下從事城市綜合開發服務業務的專業平臺公司;而后者是中建三局集團房地業務唯一專業投資平臺。

如果繼續深挖,可以發現往期排在百強之外的中建智地,如今也晉級為百強房企。更為重要的是,中建智地也是“中建系”企業,是“中建一局” 旗下房地產公司。

與中建系旗下的中海地產不同,中建東孚、中建壹品和中建智地,以往更多的是房企的“乙方”,扮演的是施工、建筑商的身份,如今卻以“甲方”的姿態不斷晉級。實際上,早在去年“中建系”建筑企業下場,頻頻現身土地市場拍地開始,便為當下的結果埋下了伏筆。

雖然央國企是晉級主流,但也有民營企業嶄露頭角,如上海房企大華集團、浙江房企偉星地產,也晉級50強企業。此外,濱江集團更是以超30%的增速,成功闖入10強。

從拿地源頭來看,下半年央國將延續晉勢。克而瑞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拿地金額TOP100企業中,央國企拿地金額占百強比重達到60%,占據絕對主力,城投平臺以及民企拿地金額比重分別是18%和22%。

雖然民營房企拿地有所增加,但投資復蘇仍較弱,這也意味著百強房企的格局,還將繼續洗牌,尤其是中部房企的序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