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現在已經發現了問題,那就是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遭遇了罕見的反轉,而這顯然是韓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配合美國的結果,尹錫悅當局難辭其咎。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肯定是對外貿易出口稍大于進口要好點,這就意味著國家財政能從貿易順差中得到更多的好處,說白了國家能從對外貿易中賺到錢。而韓國這個面積不大、資源不足國家,尤其依賴對外貿易來發展經濟。由于韓國對世界貿易形勢的極度敏感,韓國也有著世界經濟“金絲雀”的外號。但令韓國人感到揪心的是,這個國家以往的良好外貿形勢不再,此前韓國連續十四個月出現對外貿易逆差,這重創了韓國人的經濟信心。不僅如此,最新透露的中韓貿易數字,也顯露出歷史性的轉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9日消息報道,韓國貿易協會在當地時間6月2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由于韓國方面對二次電池及相關原料的需求,其在這些方面更加依賴中國的進口,導致韓國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韓國貿易協會指出,在去年6月至今年5月的時間里,韓國對華出口額已連續12個月負增長,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只有去年9月份一度實現了6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順差,其他月份全部都是貿易逆差。而最令人感到驚訝的事實是,從今年1月份至5月份,韓國對華貿易逆差累計為118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逆差國。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變化在世界經濟體系中都是非常罕見的,堪稱歷史性的轉折。
之所以這么說,原因在于中國長期以來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國,中韓貿易向來是韓國“賺錢”的渠道。對于韓國人而言,恐怕沒有幾個人預料到中韓貿易會完全掉過頭來,雙方的角色完全互換。而對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韓國貿易協會的理由是韓國對中國電池產品進口的增長,但這其實是典型的避重就輕!韓國對華貿易逆轉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韓方對部分中國產品需求的增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韓國政府為了配合美國政府的對華半導體禁令,大幅度地收縮了對華半導體芯片產業出口,這才導致了韓國對華出口的暴跌!
事實上,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典型的高附加值行業,這個領域的出口也一直是韓國的強項,例如韓國的三星就是世界著名企業。但尹錫悅當局放著韓國的優勢不利用,為了配合美國的對華封鎖,主動收緊了對華半導體出口的限制,這不僅僅是放著錢不賺的問題了,這是寧可自己沒錢,也要幫著美國打壓自己最重要的外貿客戶。可想而知,正是在尹錫悅當局的這種為了討好美國不顧一切的操作之下,韓國的對外貿易才走到今天這一步。而缺少了外貿這架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韓國接下來的日子可想而知,而制造這一問題的鍋,肯定是要尹錫悅當局來背,對韓國外貿乃至韓國經濟的下行,尹錫悅的親美政策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