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日本核廢水的傾倒,即將進入倒計時了。
最近,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完成了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排海設備的使用前檢查,在檢查后的一周內,向東電發證,而這個動作就意味著,排海所需要的政府性“安全評估工作”結束了。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也將到日本,然后公布一份關于日本核廢水安全性的綜合報告。
現在,大家都在盯著這份報告,東亞三國的立場也不一樣:
1、日本要根據這份報告來判斷排放時間;
2、中國認為,IAEA評估報告不能成為日排海“通行證”;
3、而韓國則要驗證自己的預測,“IAEA和日本是共謀”。
為啥這么說呢?
韓國民間對于日本核廢水的反對聲浪是很大的,有韓國民間媒體拿到了一份來自日本外務省官員的一份談話記錄,內容還挺勁爆的。
根據這份談話記錄,日本外務省向IAEA進行了財務援助,大概100萬歐元,而且事關IAEA主席格羅西。當然,作為回報,IAEA會在最初排放的時候,做低精度的快速分析,當然了,這樣就會讓核廢水的安全性在IAEA層面上過關。
日本外務省說,這是謠言,但是除此之外,也拿不出切實的證據來證偽。
如果韓媒的報道屬實,那么意味著日本因此將得到國際社會最大的支持力量,雖然是不正當的手段完成的。
其實,這樣的事情,日本其實做了不少。
日本一直津津樂道于日本外交的信息站。
比如,在5月份的廣島G7峰會上,會上的國家都表示支持日本的做法,咱就說G7國家,美國、加拿大核日本又共同利益,其他國家都在歐洲,根本不在環太平洋地區,而且,很快歐盟就開放了日本核食的進口,給了日本很大的信心。
而阻力主要來自中國、韓國和太平洋島國論壇國家(PIF)。
中國從民間到官方,均持一致的反對意見,駐日本大使館甚至專門開記者會闡明立場;韓國民間的反對聲浪還是很大,韓國網友說:如果日本繼續排放核污水,就是向全人類開戰。
而南太平洋PIF國家,更是曾經飽受核試驗之苦,更是不想再接受再次核污染。
除了這些國家是直接受害者之外,日本的排放更是違反國際條約。
1972年的《倫敦傾廢公約》就規定了禁止向海洋排放放射性物質,而且對倫敦公約修訂和補充的1996年議定書,更是對海洋傾廢做了更嚴格的規定。
但是,嚴格的規定,還是被日本抓到了Bug,議定書里面有一個白名單,規定了一些可以排放的物質,其中包括污水和污泥,所以日本方面一般使用“處理水”來代稱核廢水。
本來,與核有關的污水其實,也不在白名單內的“污水”之列,但是,這個標準又是由IAEA來把控。
也就是說,日本方面有充分的動機來“行賄”IAEA官員。
但是對于國際社會而言,正如南太島國擔心的那樣,這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問題,日本單方面向海洋傾倒大量核廢料開創了先例。
那么,下一個效仿的會是誰?就不用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