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雞樅十多斤豬肉價 價格狂漲為哪般?

導讀 原標題:一斤雞樅十多斤豬肉價 價格狂漲為哪般?市場上售賣的野生雞樅雞樅,中國四大名菌之一,因其纖絲結構狀似雞肉,食用時又有雞肉的肥...

原標題:一斤雞樅十多斤豬肉價 價格狂漲為哪般?

市場上售賣的野生雞樅

雞樅,中國四大名菌之一,因其纖絲結構狀似雞肉,食用時又有雞肉的肥美香味而得名,是我國西南云貴川一帶特有菌類,又被譽為“菌中之王”。其因味道鮮美,深受美食家喜愛。

現在,又到了雞樅上市的季節。連日來,記者采訪了解到,4月以來,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區的雞樅開始上市,最貴時賣到上千元一斤。目前,市場上的雞樅價格下降,但仍賣到兩三百元一斤。

高企的價格背后,是近年來人們對雞樅的追捧,加上產量減少,致其價格一路走高。雞樅商販們向記者介紹,十多年前,雞樅也就賣十多元一斤,近兩年價格飆升到兩三百元一斤,價格至少翻了十多倍。而今年雞樅價格走高,主要是受氣候因素減產,干旱少雨導致雞樅產量較小。

走訪

市場上雞樅賣200多元一斤

攀西地區是四川省內雞樅的主要產地之一。7月2日早上,在西昌市長安菜市場,買菜的人絡繹不絕,賣野生菌的攤位擺滿了各類菌子,有雞樅、見手青、毛菇、牛肝菌、青頭菌等。

價格最貴的是雞樅,比其他雜菌高幾倍甚至十倍。“雞樅好多錢一斤?”詢問價格的人很多。“沒開的220一斤,這種小根的賣150一斤。”商販回答雞樅價格,讓很多問價的市民直呼:“太貴了,吃不起!”

資料顯示,我國食用雞樅有著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通雅》等古籍也都有記載。雞樅有許多不同叫法,《七修類稿》稱雞宗,《五雜俎》稱雞蹤,《滇南新語》稱雞樅……此外,民間還有傘把菇、白蟻菇等眾多俗稱。

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價格比較貴,但依然有不少人購買嘗鮮。一名購買雞樅的顧客告訴記者,每年她都會買點雞樅嘗鮮,但價格一年比一年貴,“現在買一斤雞樅,可以買十多斤豬肉。”記者在該菜市場看到,當日豬肉價格為十二三元一斤。

商販

今年氣候干旱致減產嚴重

王文權是一名雞樅商販,他從事野生菌行業已經十多年。王文權告訴記者,今年,云南及四川攀西地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氣,高溫少雨導致雞樅產量少,“像往年這個時候,雞樅已經很多了,但今年還少得很。”

據介紹,雞樅的吃法很多,可以單料為菜,還能與蔬菜、肉類搭配。無論炒、炸、腌、煎、拌、燴、烤、燜,清蒸或做湯,其滋味都很鮮,還可以使用菜籽油將雞樅炸干,做成雞樅油,用壇子裝著可存著吃一年半載,無論吃面條或做蘸水,放一點,奇香無比。

“今年5月,雞樅剛上市的時候,我們最貴的賣到了七八百一斤。端午節之后,價格有所降低,但價格依然保持在兩三百元一斤的高位。”王文權介紹,由于雞樅產量較少,供求關系決定了價格高。

7月2日,記者走訪西昌的多個農貿市場發現,雞樅的價格大多在兩三百元一斤,部分品質稍差的在一百多元一斤。雖然購買的人不少,但雞樅商販感嘆,“吃的人是不少,但最近貨很少。”

當天,王文權拿了幾十斤雞樅到菜市場售賣,不到上午十一點就銷售一空。“現在很多餐館都要貨,多的時候一天要送兩三百斤。”王文權說,今年,四川攀西產地的雞樅產量少,他只有從云南進貨補充,“目前,國內市場主要的雞樅都來自云南。”

背后

雞樅價格十年漲了十多倍

位于昆明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旺季一天最多能賣幾百噸野生菌。該野生菌交易中心市場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市場一天交易的總量在100噸左右。

該市場多名商販告訴記者,今年雞樅剛上市的時候,賣到了上千元一斤,目前大多在兩三百元一斤,品質好的雞樅也能賣到四五百一斤。“今年天干,菌子少了很多,產量少自然價格就高。”

據云南媒體報道,3月24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出現了今年的第一朵雞樅,重量有一兩多,被上海的一名顧客以350元買走。“雞樅剛上市的價格都比較高,差不多3500-3600元一公斤。”

王文權等商販介紹,十多年前,雞樅也就賣十多元一斤,知名度并不高。隨著人們對雞樅的追捧,吃的人越來越多,加上產量越來越少,雞樅價格逐漸走高。“到了近兩年價格飆升到了兩三百元一斤,價格十年已經翻了十多倍。”

雞樅商販張先生告訴記者,隨著各地雨水增多,野生菌數量明顯增加,雞樅的價格也在逐步下降。“每年7月到8月是產量的高峰期,價格也會降到最低點。”

風險

多地發布野生菌中毒風險預警

據商販們介紹,雞樅菌是屬于無毒的野生菌類,但其他野生雜菌或有一定毒性,沒炒熟食用可能會中毒。記者注意到,6月以來,云南、貴州、四川等多地發布了關于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的通告,強調不要隨意采摘、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

近日,貴州省盤州市有4人一起采食了不少雜菌,導致急性野生菌中毒,跨省轉運到云南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救治。醫生介紹,經辨認,這4人采食的雜菌中包括了亞稀褶紅菇、牛肚菌、新苦粉孢牛肝菌等,其中亞稀褶紅菇含有劇毒,通過烹飪也無法分解其中的毒素。

據云南媒體報道,6月29日,云南一女子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出現幻覺,在病床上隔空做出“捋線”的動作;6月17日,周先生一家10口人食用了剛從山上采摘的“黑木耳”食用,10個人里面有9個人中毒,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12歲……

醫生提醒,不摘、不買、不吃來歷不明的野生菌,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

-紅星新聞記者江龍攝影報道

(來源:成都商報)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