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沖擊俄航空工業,西方專家:蘇-57“小弟”將胎死腹中

導讀不知不覺中,俄烏軍事沖突已經持續了近9個月時間,這場危機給俄烏雙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一些產業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例如俄羅斯的航空工...

不知不覺中,俄烏軍事沖突已經持續了近9個月時間,這場危機給俄烏雙方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一些產業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例如俄羅斯的航空工業。日前印度媒體《歐亞時報》撰文稱,俄烏軍事沖突阻礙了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發展,西方一些軍事專家則表示,俄羅斯面向海外市場打造的蘇-75戰斗機,極有可能胎死腹中。

這些西方軍事專家認為,在西方國家的強力制裁下,俄羅斯已經失去了采購制造五代隱身戰斗機所需零部件的渠道,蘇-75戰斗機不可能在俄羅斯軍方計劃的時間內下線。近年來,全球掀起了一股研發和裝備五代機的熱潮,美國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研發的F-35戰斗機持續熱銷。在此背景下,俄羅斯的四代機在全球軍貿市場上毫無競爭力。

為了挽救俄制戰機外銷下滑的頹勢,去年7月,俄羅斯軍方在莫斯科航展上推出了蘇-75戰斗機,該機被稱為小一號的蘇-57戰斗機,定位為一款外貿型戰機。從俄羅斯軍方披露的數據看,該機的綜合性能還是不錯的,最大飛行速度達2馬赫,擁有2800公里的航程,能掛載多種型號的導彈,隱身也比較優秀。相比現役的五代機,蘇-75戰斗機的最大優勢還是價格。

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一位負責人介紹,每架蘇-75戰斗機的成本在25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售價不會超過5000萬美元。相比之下,洛馬公司出品的F-35戰斗機,單價在8000萬美元以上,這一售價也就少數發達國家能負擔得起。過高的價格,將許多國家排擋在了五代機列裝的大門外。而“價格屠夫”蘇-75戰斗機的目標就是讓更多國家空軍用得起五代機。

按照俄羅斯軍方的規劃,蘇-75戰斗機的原型機將在明年首飛,2025年開始量產。俄羅斯媒體認為,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例如越南和馬來西亞,可能成為蘇-75戰斗機的首批買家。不得不說,俄羅斯軍方的規劃非常好,但是現實挺殘酷。俄烏軍事沖突爆發之后,西方國家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芯片、精密儀器以及微電子等高科技產產品,對俄羅斯航空工業的影響確實非常大。

據外媒報道,已經進入量產階段的蘇-57戰斗機,產能也出現了下降,沒有首飛的蘇-75戰斗機,根本得不到俄羅斯軍方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分析人士表示,即使蘇-75戰斗機不會胎死腹中,其“出生”的日期也會無限期延后。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