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通社報道,英國內閣重要官員近日竄訪臺灣地區,聲稱自行主要目的是推動經貿對話,不過談經濟問題可能只是其一。不久前,臺當局要員訪英時,就曾與英國方面詳細對接了關于臺灣地區謀求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相關事項。
從這一點上來看,這次的經貿互動,極有可能將繼續就此事與臺當局接觸。蘇納克剛上臺不到半個月,就公然默許內閣中負責貿易政策的副大臣竄臺,其中的挑釁意味可以說是不言而喻了。
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明確指出,中方希望英方能夠恪守“一中原則”的基本共識,切實尊重中國主權,并且停止與臺當局之間進行官方往來、停止與“臺獨勢力”之間的接觸。
當然,除了口頭警告之外,中國大陸也采取了實際行動捍衛國家主權。就在英國內閣要員竄臺當天,臺“防務部門”聲稱,發現了63架大陸軍機以及4艘艦艇在臺島附近海域空域活動,臺軍方連忙派出飛機進行監視。
說實話,臺當局沒必要對此大驚小怪,我軍早已在臺海實現了常態化巡航,反倒是個別外部勢力,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臺灣問題的重要性,停止在涉及到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玩火挑釁。
說到這里,就不免令人感慨,在德國總理朔爾茨旋風式訪華,把握未來幾年中德雙邊關系的時候,英國卻選擇了竄訪臺島,這實際上反映出了英國“脫歐”之后,其基本執政方針完全脫離自己作為歐洲國家的實際、全面向美國主導傾斜的趨勢。
當前英國面臨的最緊要的問題,是目前經濟即將陷入長期衰退的悲觀預期、以及特拉斯的減稅鬧劇造成的持續金融震蕩。英國央行明確表示英國經濟正陷入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瀕臨崩潰的狀態。
但是目前剛上臺不久的蘇納克,以及其背后的保守黨本身,都沒有任何實質有效的經濟改善措施,而且經過特拉斯“新政”所造成的金融震蕩,保守黨在英國國民心中的政治信任已經蕩然無存。
據英國《衛報》報道,倫敦近日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民眾反對保守黨的緊縮政策,要求立即舉行英國大選,組織者們甚至將該抗議命名為“英國崩潰”,以諷刺當前搖搖欲墜的英國經濟。
抗議者們將矛頭指向了新任首相蘇納克,指責他“作為富人根本代表不了工人階級”,此前,由于特拉斯的減稅和補貼方案引起了金融地震,所以蘇納克一上臺就計劃出臺加稅和削減預算來穩定國債,保證金融投資穩定。
但是削減預算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英國的消費市場和公共基礎服務,這進一步推動了民眾的不滿,這使得本來以“反種族歧視”、“推動平等主義”而上臺的印度裔首相蘇納克,反倒成了英國普通階級攻擊特權階級和富人的突破口。
不過,蘇納克確實代表不了英國公民階級這倒沒錯,他雖出身印度裔,卻接受的是典型的英倫貴族教育,從小生活在富人和政壇圈子里,民眾對這位首相持不信任的態度倒也算正常。總之,當前的局勢已經將這位年輕首相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實際上也是將保守黨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此次的抗議由英國國內的多個環保綠黨發起,支撐抗議活動的工會組織們背后則有著工黨的支持,這些人的目的,兩成是推動解決高漲的通脹問題,八成是要將保守黨趕下臺,看似不過萬余人的抗議活動,背后是議院之外英國多股政治勢力的激烈角逐。
但說句實話,保守黨下臺,工黨上臺,英國的經濟就能好嗎,這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英國政壇的致命困局,是在激烈黨爭之下,頻繁更換內閣和政治風向導致的執政方針朝令夕改,加上英國作為全球最大金融市場之一的復雜經濟格局,導致英國在內部經濟和外交上始終沒有明確的方向。
在德法紛紛審時度勢,在中美俄之間進行再平衡戰略之時,英國政府已經完全放棄了獨立自主,經濟上拿不出有效政策,坐視美元收割英鎊,然后以經濟衰退發起政治斗爭。
在對外完全失去方向,在烏克蘭問題上一味敵對俄羅斯,被美國忽悠著干涉各種原本和本國利益無關的亞太局勢,在涉臺事務等敏感話題上頻繁觸及中國底線,此次英國高官的竄訪,除了導致中英關系愈發冷淡之外,對英國自身發展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而這一切,靠經驗尚淺的蘇納克,都解決不了,以上周英媒的問卷調查來看,60%的英國人支持立即發起大選,恐怕蘇納克這個首相位子做不了多久,就要和特拉斯一起競爭最短任期英國首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