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語出驚人,稱拜登已“實際下臺”:“影子政府”正在管美國

導讀據俄通社報道,日前美國國會議員坦尼在接受采訪時語出驚人,稱由于拜登總統正在遭受非常嚴重的認知問題,現在其已經“實際下臺”,美國實質...

據俄通社報道,日前美國國會議員坦尼在接受采訪時語出驚人,稱由于拜登總統正在遭受非常嚴重的認知問題,現在其已經“實際下臺”,美國實質上是在由“影子政府”和拜登的工作人員管理。

坦尼稱,拜登像一個木偶,接受“影子政府”和自己的工作人員的指引,敘述他們準備的提綱,其已經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可以繼續擔任美國總統了。

坦尼還建議以后的美國總統都應當接受有關認知的測試,來證明自己擁有足以領導美國的能力。

似乎是為了印證坦尼這番話,拜登隨即就被曝出收到了“自己人”的致函,要求其改變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政策。

據觀察網報道,30名美國眾議院民主黨議員聯名向拜登致函,稱考慮到俄烏沖突帶來的災難以及可能升級的風險,敦促拜登政府改變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策略,并尋求和俄羅斯直接談判。

這份致函是自俄烏沖突開始以來,拜登收到的來自黨內同僚的首份質疑,很明顯這是其能力受到懷疑的最好佐證,畢竟連自己人都不相信拜登的政策。

不過很遺憾,民主黨內部敦促拜登政府調整俄烏問題政策,并與俄羅斯直接談判的苗頭很快就被掐滅了,怒氣按30名議員已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撤回相關要求。

事實上拜登作為“老齡總統”,表現也確實不盡人意,經常在一些十分嚴肅的場合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動作,引起現場人員嘲笑或憤慨,這也讓共和黨一直懷疑其是否還有擔任總統職責的能力。

然而盡管如此,年近80的拜登仍然宣布將尋求連任總統,試圖讓美國再在其糟糕的領導下持續4年。

而且結合拜登執政以來的政績來看,其不僅沒有讓美國維持住以前的“霸主地位”,反而讓美國走上了下坡路,現在沙特開始不給美國面子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雖然說造成這一局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世界格局逐漸趨向多極化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拜登在其中起的作用也不小,就比如其在俄烏沖突中“賣力援烏”的政策。

而拜登政府之所以如此支持烏克蘭,是因為俄烏沖突本質上是其對俄羅斯發起的一場“代理人戰爭”,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拜登政府不僅沒能達成這一目的,還使得俄烏沖突的影響擴散到了全世界,讓整個世界都陷入到了嚴重的危機當中。

正如聯合致函的30名民主黨議員所言,由于拜登的所作所為,當前俄烏局勢已經越來越難以預測,尤其是在俄方多次警告后,拜登政府依然沒有停止自己對沖突的干涉,尤其是在俄方指控烏克蘭正在制造“臟彈”后。

要知道“臟彈”雖然不是核武器,但也是具有嚴重放射性傷害,這對一個擁核國家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挑釁,因此俄方也已經聲明若烏克蘭使用“臟彈”其將視為核恐怖主義行為。

這樣的警告足以說明如果烏克蘭真的存在“臟彈”并使用,將會帶來怎樣嚴重的后果,而作為最有嫌疑向烏克蘭提供“臟彈”的美國,一旦被證實這一事件的真實性,無疑是在火上澆油,并且還會直接卷入與俄羅斯的沖突。

結合這樣的可能性可以知道,那30名民主黨議員才會聯合呼吁拜登政府改變策略,直接和俄方談判,以避免俄美之間的直接沖突,不過即便如此,這些議員還是聲明自己不是在暗示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

根據事實而言,這些議員做出這樣的表態是因為,其他議員對他們的話并不保持支持態度,稱沖突什么時候結束應由烏克蘭人選擇,沒人可以代替烏克蘭和俄羅斯談判。

顯然民主黨中大多數人依舊選擇要將這場“代理人戰爭”持續下去,所以這些議員也不想因為此次致函就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不管怎樣,這出議員聯合致函批評總統政策的鬧劇,也說明了民主黨內部也不是完全團結的,其甚至不能對拜登在俄烏沖突中的策略抱有一致的看法,這對民主黨來說是一個不妙的消息,畢竟中期選舉已經越來越近,黨內不和可能導致自己落敗于共和黨。

總而言之,按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就算所謂的“影子政府”只是一個幌子,拜登和民主黨繼續干涉沖突致使局勢更為緊張的行動,也會逐漸受到阻力,因為共和黨更傾向于“出賣烏克蘭”,而不是和俄羅斯鬧得不愉快。

而結合實際來看,眼下看好共和黨的美國民眾是要比看好民主黨的要多得多,所以若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獲得優勢,屆時美國在烏克蘭的政策有極大的可能性會發生改變,且更有利于沖突盡快和平地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