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戰機市場遇冷,中國戰機趁勢崛起,一連拿下三筆訂單

導讀文/肥佬茄子最近,大名鼎鼎的俄制戰機在市場上罕見遇冷,甚至連最先進的戰機都堆在機場上“吃灰”而無人接盤。相比之下,中國戰機卻趁勢崛...

文/肥佬茄子

最近,大名鼎鼎的俄制戰機在市場上罕見遇冷,甚至連最先進的戰機都堆在機場上“吃灰”而無人接盤。相比之下,中國戰機卻趁勢崛起,一連拿下了三筆重要訂單。

歐亞時報10月25日報道,日前,東非大國蘇丹的內部人士消息指出,蘇丹當局已經決定要采購中國的殲-10CE戰斗機,目前雙方正在磋商的過程中,這似乎意味著此次軍購談判已經進行到了簽署意向書的地步,距離付款并交付戰機已經十分接近。

據悉,如果消息屬實,那么這將是自巴基斯坦接收殲-10以來,首個選擇購買這款中國先進戰機的國家。軍事專家蒂瓦里介紹稱,這其實早有預兆,因為早在今年8月,中蘇兩國就已經開始就購買戰斗機一事進行談判,而當時蘇方似乎對俄制戰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不滿。

而且,蘇丹空軍參謀長此前也已經明確表示,蘇丹空軍已經有充足的能力適應來自中國的戰斗機——因為蘇丹實際上已經是中國的“老客戶”了。在此之前,蘇丹已經采購過中國的強-5、FTC-2000等多款戰機,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采購殲教-9戰機,而該戰機目前也是蘇丹軍中最先進的戰機。雖然蘇丹采購殲-10將是其首次采購現代化先進戰機,但相信蘇丹當局也是在對中國戰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后,才做出的這一決定。

但這僅僅是近期中國戰機取得的一部分成果。最新消息指出,在第一和第二批、總計36架殲-10CE戰斗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后,巴方對該戰機的各戰技術性能指標和實際表現十分滿意,因此決定再向中方追加訂購36架該型戰機,預計將在未來一年內完成交付。當然,在此之前,巴軍方早就計劃要將其殲-10機隊擴充到90架左右,但如果不是殲-10的性能足夠讓人滿意,巴軍方恐怕也不會如此干脆地簽署合同。

除此之外,就在日前,緬甸也采購了一批FTC-2000G戰機,其飛行員、技術人員和軍官已經接受了中方提供的培訓服務。據悉,這批戰機預計將用于替代緬軍的強-5等老式戰機,但由于疫情影響,目前尚不清楚該戰機何時正式交付。

不難看出,無論是巴基斯坦、蘇丹還是緬甸,此前都是俄制武器的“老客戶”。緬甸和蘇丹都裝備了大量的俄系戰機,如米格-29、蘇27或蘇30等等,前蘇丹將領亞希亞將軍更是公開表示“我們更傾向于使用俄羅斯武器”。那么,究竟是什么讓這些國家放棄了俄制戰機、讓中國實現了軍貿市場上的“崛起”呢?

首先,俄制戰機此前一直被鼓吹,但俄烏沖突證明了這些戰機即使在面對烏軍有限的防空時表現仍然不佳,就連最先進的蘇-35都在烏克蘭“折翼”,大大削弱了俄制武器的市場影響力。此外,俄戰機飽受詬病的航電系統、雷達技術也已經逐步落后于中美等國——例如俄軍最先進的蘇35戰機,甚至都沒有裝上已逐漸成為主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除此之外,此前西方對俄實施的半導體制裁,使得俄軍生產先進戰機的速度嚴重下降,戰機產能嚴重不足。在2014年時,俄軍接收了24架蘇35,而到了2021年,一整年也只接收了3架蘇35。而這就導致其他國家在采購俄制武器時,除非罕見地“有現貨”的情況,否則起碼都得等上個一年半載。例如印度此前采購俄S400防空系統時,就曾多次催促俄羅斯發貨,但莫斯科方面選擇了無視。在這一系列的因素的影響下,俄在軍貿市場開始走“下坡路”、市場開始讓位于中國,也是十分正常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