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國家尋找新“靠山”,不約而同希望加入金磚,中方已亮明立場

導讀俄烏戰爭爆發后,全球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安全形勢持續惡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感覺到危險,下意識尋求“靠山”,而在一眾國際組織之中,“...

俄烏戰爭爆發后,全球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安全形勢持續惡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感覺到危險,下意識尋求“靠山”,而在一眾國際組織之中,“金磚國家”得到了中小國家的特別青睞。

今年以來,已經有伊朗、阿根廷、沙特等多個國家,不約而同表達了想要加入金磚國家的愿望。就在沙特王儲向南非總統表態,希望加入金磚國家之后,印尼駐俄羅斯大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印尼希望正式加入金磚國家。

當然關于多國希望加入金磚國家的訴求,中方也已經亮明了立場,那就是支持金磚國家擴員。那么更深刻的問題來了,為何金磚國家組織,會被中小國家視為“靠山”呢?

事情得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從政治上,俄烏戰爭爆發以后,歐美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陣營,迫于俄羅斯的壓力,再次團結起來,并且表現出了強烈的攻擊性。

某種程度上而言,美國一直想要推動“新冷戰”的格局正在形成,不管是在歐洲的北約,還是在印太地區的美國和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一系列合作,都表現出明顯的排外性和針對性。

這促使世界從政治層面上分裂的風險激增,中小國家在這種時局之下,個體的力量是微小的,看似可以選擇中立,實際上如果單獨面對來自歐美的壓力是力所不殆的,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團結起來的組織,來抵抗來自于歐美關于“選邊站隊”的逼迫。

而國際上能抗住歐美壓力的大國,其實也就兩個,第一是俄羅斯,第二是中國,但選擇加入以中俄為主導的國際組織,對于中小國家來說,也是一種風險,歐美會認為他們站到了中俄一邊,要與歐美作對。

比如俄羅斯為主的“集體安全組織”,再比如以中俄和中亞五國為發端的“上合組織”等等。這些組織在西方人眼中,被視為明顯的與歐美對抗或者競爭的國際組織,一旦中小國家選擇加入這些組織,就要面臨來自于美國的壓力,因此對于中小國家來說,選擇的范圍就變小了。

除了要能依靠中俄,抗住美國的壓力之外,中小國家選擇“靠山”還需要足夠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要選擇加入的這個國際組織,既有中俄,同時還不被視為是與西方針鋒相對的。

這種背景下,有著印度,巴西,南非在內的“金磚國家”組織,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首先,從政治上,金磚國家組織足夠開放,中俄雖然在其中比較重要,但印度、巴西、南非等國,都是地區性大國,而且在國際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外交政策上也比較獨立。

因此金磚國家組織,并不被西方視為中俄主導,更多地被看作是一個全球發展中大國,互相合作的國際組織。

這就給沙特、印尼等國提供了契機,他們既想進一步靠近中俄,但又不想徹底地得罪美國。在兩個條件之下,金磚國家就是政治上最好的選擇。

其次,從經濟上來看。俄烏戰爭爆發以后,全球范圍內經濟衰退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歐美國家深陷能源危機和通脹危機的風波中不能自拔,反而又把自身的金融危機,擴散到其它國家的跡象。

這種背景下,像印尼、沙特這樣要么足夠大,要么足夠富的國家,就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天然的“泄洪”區。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如果歐美發生經濟危機,那么人口達到2億多的印尼,以及在中東產油國中地位特殊的沙特,都會成為被收割的羔羊,根本無力抗衡西方經濟危機的風浪。

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一艘足夠大,有能力抗風浪的大船來抵擋大浪,借以保存實力。

而全球范圍內,也就以中國為核心的亞洲經濟圈,表現得最為穩定和出色,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加上一個正迅猛發展的印度,輻射非洲的南非,以及具有豐富礦藏的巴西和俄羅斯,這五個國家團結起來,幾乎可以說就涵蓋了除歐美之外的其它所有市場。

而在反對戰爭,反對美元收割這一點上,金磚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都不想成為歐美的“替罪羊”和“韭菜”,與沙特,印尼等國家的利益一致。

所以印尼等國才會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說白了這就是一眾發展中國家,在面對由發達國家引發的金融危機時,下意識地互相抱團。

綜上所述,金磚國家組織,憑借著自己在政治上的穩定性,經濟上的獨立性和活躍性,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希望。

再加上眼下全球經濟下行,中小國家都想尋找一個安穩,不惹事又能給自己帶來保護的“靠山”,金磚國家的性質完美符合這一點,所以才會成為各國眼中的定心丸。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