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簽署170億美元訂單,朔爾茨滿載而歸后,中企收到德政府禁令

導讀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半導體企業賽微電子發布公告稱,已收到德國經濟部下發的正式禁令文件,禁止其位于瑞典的全資子公司對德國一汽車芯片生...

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半導體企業賽微電子發布公告稱,已收到德國經濟部下發的正式禁令文件,禁止其位于瑞典的全資子公司對德國一汽車芯片生產線相關資產進行收購,該筆交易申請于去年末啟動,收購金額約為6億人民幣,德國經濟部則在11月9日正式拒絕了該項交易。賽微電子表示,對交易被拒絕深表遺憾,公司將繼續深化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布局。

德國總理朔爾茨約11月5日結束訪華行程返回德國,其行程收獲頗豐,中國航空企業同空客公司達成140架飛機計170億美元的大訂單,空客多以“法國公司”的形象示人,但德法兩國在空客的持股比例實質一致,均為37.9%,作為歐洲工業的代表,空客還一度出現過德法兩國各出一人的“雙總裁”情況,中國航空企業與空客簽署新一筆170億美元的大訂單,說是朔爾茨訪華的直接收獲并不為過,中德兩國還在新能源、綠色發展等領域擴展合作規模。而朔爾茨訪華結束4天后的11月9日,中企賽微電子即收到德國經濟部的一紙禁令,這期間的反差可謂明顯,德方有“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嫌疑。

這樣一種反差事實體現出德國政府內部在對華經貿問題上的分裂,朔爾茨訪華前,德國經濟部在總理府的施壓下同意中遠海運入股漢堡港的妥協案,訪華后德國經濟部否決賽微電子一事中,德國總理府則未再出面阻攔。

三黨聯合執政的德國政府中具有長時間執政經驗、由朔爾茨領銜的社民黨對發展中德經貿持肯定態度,而綠黨和德國自民黨則態度消極,德國經濟部外交部兩大關鍵部門,則正由對美國主張反應強烈的綠黨政客主導。

中德經貿關系發展有著不小的內生動力,但無疑也面臨著美霸權滲透背景下德國政府內部的一些阻礙。中國外交部此前指出,中方向來要求中國企業依循當地法規和商業原則同德國在內各國企業展開務實合作,也望各國對中企采取公平非歧視不夾雜政治操弄的態度。

此次賽微電子與德國半導體企業股權交易受阻一事在給中資赴德投資的意愿造成創傷。這一背景下也應看到中德合作積極的一面,德國巴斯夫集團今年9月在湛江投資100億歐元的一體化基地投產,而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巴斯夫集團進一步指出,巴斯夫去年在華營收120億歐元,在華員工約11000名,位于中國上海的研發中心是巴斯夫在亞太及全球的研發中樞。

中國是巴斯夫的戰略發展機遇,當下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中占比45%份額,在未來這一數值可能攀升至2/3。德國奔馳公司理事會主席則發聲力挺朔爾茨訪華,認為朔爾茨訪華是絕對正確的決定。

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戰略給德國企業與華共贏發展創造了巨大機遇,德方為中德企業在德合作設置阻礙,由此帶來的最大后果注定由德國經濟自身承受,德國研究機構預計,自去年已開始顯露跡象的能源危機到2023年預計給德國造成1100億歐元的損失,德國經濟的警示燈已頻繁亮起,德方應盡早更正對華偏見,以免本國經濟活力在能源危機之余,雪上加霜。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