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擴員多國申請“加群”,美國能否加入?美媒:美國被排除在外

導讀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媒《新聞周刊》發文稱,金磚國家擴員過程中,多國已申請加入,而因利益主張分歧美國被排除在外。美媒稱,金磚國家人口規...

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媒《新聞周刊》發文稱,金磚國家擴員過程中,多國已申請加入,而因利益主張分歧美國被排除在外。美媒稱,金磚國家人口規模占全球2/5,經濟總和占全球經濟1/4,金磚國家正展現出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機制之外越來越大的吸引力。金磚國家北京峰會以來,多國展現出想要加入金磚的強烈意愿,伊朗、阿根廷兩國在金磚峰會期間已正式提交了加入金磚申請,沙特、土耳其、埃及與金磚密切合作并有意加入。

而11月7日,阿爾及利亞外交部官員證實,阿爾及利亞正式提交了加入金磚申請。阿爾及利亞總統在提及加入金磚的意義時指出“發展中國家在各類國際機制中的邊緣化位置,使得后續的不平等成為了一種必然。”

金磚機制為發展中國家發聲正名的屬性是其對各國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另一方面,金磚國家成員涵蓋全球主要能源國、最大工業國、主要農業國,涵蓋人力、金融、科技、礦物、油氣等各方面經濟發展要素,金磚國家聯合起來,可以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全面的經濟發展方案,這在全球經濟環境動蕩、各類危機此起彼伏的當下,是猶為難能的。

美國方面認為金磚國家機制在經濟影響力上仍然不及七國集團,這一點在經濟數字上成立,但在為全球發展提供解決方案上,金磚國家的吸引力則并非七國集團可以比擬。七國集團作為“富國俱樂部”,由在全球經濟中位居前列的美英德法意日加組成,其在對待發展中國家的態度上更多是維護自身既得利益,并常常以單邊制裁方式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發揮破壞性作用。

金磚國家機制則具有非數據所能體現的魅力,中國的工業輸出是這種魅力的代表性因素。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一方面在各國際場合為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發聲,一方面在以實際行動與發展中各國共贏發展,通過對各國進行工業扶持,中國在幫助廣大后發國家進行新一輪工業化,中國的發展成果在轉化為各國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由此帶來的活力和對各國情緒的振奮,并非美國只顧及本國單邊利益的“紙面經濟數字”所能相比。

金磚國家機制具有帶動發展中各國共同發展的典型特征,隨著這一特征愈漸凸顯,金磚的擴員、壯大、崛起正成為發展中各國的眾心所向,眾望所歸。這樣一種趨勢是中國復興道路上的有力助推,也同樣是發展中各國探尋本國發展未來過程中的極大助力。

本次申請加入金磚機制的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主張東西方平衡外交策略,俄烏沖突爆發前阿爾及利亞供應了歐盟國家約1/4的天然氣需求,歐盟在美國施壓下與俄能源決裂后,阿爾及利亞向歐出口天然氣規模迅速擴大,阿爾及利亞如在明年的金磚南非峰會上與伊朗、阿根廷共同加入金磚,會是金磚機制“能源體系”的有力補充。

對于金磚國家的影響力,俄媒塔斯社算了一筆賬,塔斯社引用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分析稱,依平價購買力計算,土埃伊阿等國加入金磚后,金磚國家人口將占全球45%、經濟占37%,同時在全球小麥、水稻產量上分別占比51%、56%。壯大的金磚機制正在引領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發展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