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整體劃入寶武,不是簡單的“1+1”!專家:重構產業鏈

導讀12月21日,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整體...

12月21日,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劃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這也意味著,中國寶武自2020年10月對中鋼集團實施托管后,雙方的資源整合將更進一步。據統計,本次重組涉及12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國寶武旗下上市公司9家、中鋼集團旗下3家。

兩家央企重磅重組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寶武”)由原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和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聯合重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中國寶武這艘“鋼鐵航母”在啟航伊始就提出,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將依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功能定位,逐漸向“管資本”轉型,在體制機制創新、專業化公司發展、職業經理人制度、“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等方面深化改革。而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鋼集團)是一家主要為鋼鐵工業和鋼鐵生產企業提供綜合配套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所屬二級單位82家。

中鋼集團脫胎于國家冶金工業局,1993年2月由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等企業組建而成,并先后整合了冶金行業中的設備、工程設計、冶金原輔材料等數家公司以及研究院。中鋼集團還擁有全球最大的鉻資源儲備,可作為不銹鋼生產的重要原料。

因過度擴張,2014年9月中鋼集團爆出貸款逾期。經債委會核查發現,截至2014年12月末,中鋼集團及所屬72家子公司債務逾1000多億元。幾經博弈,2016年底中鋼集團債務重組方案落地。2020年10月,國資委決定,中國寶武對中鋼集團進行托管。

目前,中國中鋼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鋼國際、中鋼天源、中鋼洛耐。

公開資料顯示,中鋼集團與中國寶武均為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

記者查詢發現,《央企名錄》12月21日更新顯示,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已不在名單中,國資委監管的央企總數已由98家變為97家。

據新華社消息,2020年10月,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干部大會在北京召開,國資委決定,由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對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托管。

會上,中國寶武和中鋼集團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將堅決貫徹落實國資委部署要求,統一思想,同心協力,確保托管工作穩妥有序開展、各項改革舉措加快實施,推動中鋼集團改革脫困取得實效。

寶武鋼鐵近年來重組不斷

記者注意到,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重組動作不斷。

2016年,由于產能嚴重過剩,國內鋼企大面積虧損,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兩家央企實施聯合重組,中國寶武由此誕生。

2019年聯合重組馬鋼集團、2020年聯合重組太鋼集團、2022年11月中國寶武與新余鋼鐵集團的重組也獲得國資委批復。如今,中國寶武的鋼鐵陣營又將迎來中鋼集團這員“大將”。

據官網介紹,中國寶武2020年被國務院國資委納入中央企業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

2020年,中國寶武鋼產量達到1.15億噸,實現“億噸寶武”的歷史性跨越,問鼎全球鋼企之冠。

2021年,中國寶武粗鋼產量近1.2億噸,繼續居全球之首,這一年,中國寶武營業總收入高達9722億元人民幣。力爭到2025年粗鋼規模達到2億噸,到2035年實現全球市占率15%,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占有率。

在2022年《財富》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寶武首次躋身前五十強,排名第44位,繼續位居全球鋼鐵企業首位。

中國寶武還在航空航天、能源電力、交通運輸、國家重大工程等眾多領域完成了一系列關鍵材料的研發與制造,解決了一大批“卡脖子”材料難題,有力支撐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6月,經國務院國資委專項評估,中國寶武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標志著基本完成從產業集團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成功轉型。

中國寶武此前曾表示,中國寶武推進的重組,不是簡單的“1+1”,而是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后產能,提升高端產能比重,從而化解中國鋼鐵低端處產能過剩風險。中國寶武持續推進的戰略重組,實際上也是鋼鐵結構調整的過程。

截至目前,中國寶武旗下上市公司有9家,分別為包鋼股份、馬鋼股份、太鋼不銹、八一鋼鐵、韶鋼松山、重慶鋼鐵、寶信軟件、寶鋼包裝和西藏礦業。值得一提的是,云海金屬有望在定增募資完成后成為中國寶武旗下的第10家上市公司。

截至2021年底,中國寶武控股的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3850億元,凈利潤4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和108%。

行業兼并重組將轉向產業鏈整合

從產業鏈上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中國寶武重組主要涵蓋同行業的鋼鐵制造,而中鋼集團主業為鋼鐵上游的冶金礦產資源等,實施重組后,能為中國寶武帶來哪些新的發展動力呢?對此,吳剛梁表示,從重組來看,中國寶武開始往產業鏈上游延伸,這體現國企改革過程中大企業發揮的‘供應鏈鏈長’的作用,也是加快補鏈、固鏈、強鏈、延鏈的嘗試。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重組中鋼來看,寶武集團除了在鋼鐵主業方面進行整合外,重點在加強供應鏈體系而進一步兼并重組,從而對寶武集團各個方面的協同效應更為明顯。寶武集團兼并中鋼,便是產業鏈重構的一項努力。

李錦認為,中鋼集團并不是鋼鐵生產企業,是鋼鐵產業鏈上的企業,有礦產資源、機械設備建造、貿易物流板塊,重組后中鋼集團將助力寶武集團的產業鏈協同發展,并不像收購其他鋼企是達到產能擴張的目的。

“從寶武整合中鋼來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已由產能整合向產業鏈整合發展。”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中鋼集團在澳大利亞、南非等地有鐵礦石等礦產資源投資,可以進一步擴大寶武集團的海外權益規模;同時,中鋼集團在工程技術服務及設備制造方面的服務體系也可以提升寶武集團的綜合能力,而寶武集團龐大的分支體系也會成為中鋼未來服務的重點對象,產業鏈體系相關環節的協同融合有助于提升寶武集團整體競爭優勢,實現由大向強升級,助力中國鋼鐵業競爭力提升。

對于重組的意義,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表示,中國寶武已經成為國內鋼鐵企業的龍頭,重組后,將提高行業集中度,解決行業存在的散、亂、小的問題,從產業結構升級的角度看,這是積極正面的。并且中國寶武近年來頻繁的重組兼并,更多的發揮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屬性,此次雙方重組,也符合中國寶武的功能定位。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是趨勢?

2022年可謂是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大年”,寶武控股新鋼、鞍鋼重組凌鋼、沙鋼收購南鋼等消息紛至沓來。

“隨著寶武、首鋼、沙鋼、建龍等企業持續展開兼并,鋼鐵產業集中度提升還是取得一定效果的。”王國清介紹,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計算,2016年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CR10)為34.1%,2021年這一數據升至42.1%,六年間增長了8%。

當前,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傳統鋼鐵企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重組整合可以集中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利于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今年2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國資委今年年初也明確提出,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在相關領域適時研究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8667億元,同比下降9.27%;利潤總額928億元,同比下降71.34%;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91%,同比下降4.12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分析,鋼鐵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及未來幾年仍將是整合重組的窗口期。隨著產能整合的推進,鋼鐵業集中度的提升是確定性趨勢。企業數量減少,能夠優化行業的競爭結構,減少無序競爭,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場價格波動,促進鋼材價格穩定。而尾部企業的整合也有利于其聚焦于細分領域,提高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有利于弱化行業的周期性,促進行業及企業盈利更趨穩定。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認為,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未來或更多地借助于專業化整合的路徑予以推進。同時,也會更加突出聚焦主業,加快清理退出“兩資兩非”和“僵尸企業”。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質”方案的落地,未來在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也會更加重視利用資本市場平臺來推進優化調整。

上游新聞綜合魯網、每經、東方財富網、央視、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

編輯:李周芳

責編:張松濤

審核:馮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