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孕婦流產悲劇,把很多人對未來的期待打回現實

導讀“孕婦事件可以說一下嗎?”在11月12日深夜進行的重慶第137場防疫發布會直播中,面對眾多網友對九龍坡石橋鋪四季香山小區孕婦雷某延誤送醫...

“孕婦事件可以說一下嗎?”

在11月12日深夜進行的重慶第137場防疫發布會直播中,面對眾多網友對九龍坡石橋鋪四季香山小區孕婦雷某延誤送醫流產一事的追問,直播發布會重慶媒體當機立斷做出了一個艱難決定,關閉評論。

(重慶九龍坡孕婦耽擱就醫流產)

“關了評論,他們就看不見了?”此舉更是招致了網友對于重慶的質疑,“蒙上了眼睛,就可以看不見這個世界;捂住了耳朵,就可以聽不到所有的煩惱。”

據媒體報道,11月12日,在“市民自發靜默7天”的重慶,當地小區一名孕婦被耽誤送醫后流產。報道引述事發小區一名知情業主的話稱,他在群里看到這名孕婦說社區電話打不通,物管人員不讓她離開小區,導致她4個小時后才被送到醫院,“結果因為送太晚,孩子沒有保住”。

針對網傳“孕婦送醫延誤”一事,九龍坡方面已經宣布展開調查,并將“根據調查核實情況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重慶孕婦耽擱就醫流產的悲劇不是第一次發生,今年1月,西安一名孕婦由于核酸結果超過48小時導致無法入院,在門口等待2小時后大出血,8個月的胎兒流產,網傳視頻中家屬的焦急與無助令人揪心,孕婦腳下的鮮血讓人心疼。

可惜,一次次的孕婦流產悲劇以及很多人付出的生命代價,卻依然換不來制度完善,最多只不過是換一個城市重來一次,這樣的代價實屬過于沉重。就像網友質疑的那樣,口口聲聲說抗疫是為了老人和孩子的健康,但悲慘的現實卻是這兩個弱勢群體深受其害,有病得不到醫治,還有人為此殞命。

在20條優化措施公布后,重慶孕婦流產的悲劇之所以在網絡上引發巨大爭議,究其根源還是戳破了很多人對防疫會走向人性化松動乃至放開的期待。

(“重慶市民自發靜默7天”引發調侃)

當大家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不久的將來會全面放開”、“是否逐步取消集中隔離”、“動輒封城靜默成為歷史”的時候,先是“重慶市民自發靜默7天”,接著又來了“重慶孕婦就醫遇阻流產”,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異,無異于網友吐槽的“光速打臉了”。

“別說20條,你就是40條,底下的人層層加碼的老毛病不改也是一樣,沒人看你說什么,所有人都是看你怎么做。”有網友悲觀地寫道,“這條防疫鏈條層層疊疊,大局觀和奉獻精神環環相扣,怎么可以不絕望?這條鏈上的所有人,為什么每一個人覺得自己是人?”

頗為諷刺的是,重慶孕婦流產悲劇之前的11日,重慶衛健委還專門發布了致廣大孕產婦的一封信,提醒孕產婦特別是妊娠風險評估為“橙色”“紅色”“紫色”的,如果自感身體不適或者居家隔離遇到困難,請您及時致電您的產檢機構或者當地婦幼保健機構,與相關醫護人員取得聯系,尋求幫助。

遺憾的是,這封信雖然給出了合理安排產檢和就診的建議,以及就診醫院選擇的提示,卻沒有給出孕婦被小區卡住出不了門的脫困指南,也沒有針對孕婦危急情況開辟綠色通道,以至于這封信發布會后次日就出現了孕婦延誤送醫流產的悲劇。

作為20條發布后的首個“靜默”超大城市,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形勢的重慶,或許在“市民自發靜默”的那一刻悲劇就已經注定,所謂的“自發靜默”展現了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一是于防控升級的政策發布,主要是以區乃至社區為主體,并不是全市統一口徑;二是提前發布了相關配套保障措施。

不得不說,重慶的“自發靜默”可能對于今后防疫走向有著風向標意義,并在一定程度上澆滅了大家對20條實際執行效果的預期。要知道,20條雖然明確了“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 ‘靜默’ 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令人倍感凄涼的是,即便認為“在防疫中為孕婦就診提供方便的制度性安排已在各地建立了起來”的知名媒體人胡錫進,在評論重慶孕婦流產悲劇時給出的意見也僅僅是“孕婦的家屬不妨更硬氣些,直接抗辯,甚至報警”,或者“將受阻情況拍成視頻傳到網上”,等待聲援。

(重慶空蕩蕩的解放碑步行街)

在這里,只想對老胡說一句,這種寄望于網絡聲援和人性網開一面的建議就不要說了,重慶孕婦拍視頻了,網友也聲援了,孩子保住了嗎?悲劇阻擋住了嗎?總是寄望于遇到好心人,這樣的概率跟中彩票中大獎有何區別?現實中,誰又能經得起這樣的巨大不確定性?

對于20條的心理預期,有些人可能過于天真了,只看到了“7+3”禁足管控縮減為“5+3”,卻看不到減少了兩天依然還是要隔離管控,在依然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的要求下,“做到既防住疫情,又盡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服務保障的影響”這種“既要又要”,何其難也?

對于如何做好防疫中的“既要又要”,連老胡都直言“我相信誰都不清楚”,“這就是需要各地在大原則和基本規定范圍內去各自探索”,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多重考驗下,誰又能保證下一個城市不會要求“市民自發靜默”?

重慶孕婦流產的悲劇就是對把20條看得過于樂觀群體的一次警醒,類似悲劇越多,大家對未來的預期就越低越悲觀。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