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天南古邑,萬頃波濤。11 月中旬,黨的二十大代表、陸軍工程大學"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成員俞紅來到廣東湛江,為南部戰區海軍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是"星火"群體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一個縮影。
從地方高校到田間地頭,從雪域高原到海防前哨,從茫茫戈壁到叢林腹地 …… 近年來,這個分布在南京、石家莊、重慶、武漢、徐州等 4 省(市)5 地的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通過一場場講述,讓信仰之光,閃耀在大江南北和座座軍營,匯聚成磅礴奮進的星火力量。
△"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 潘濤 攝
寫在教材上的特殊教案
"在陸軍工程大學政治工作系的‘星火’展陳室里,有一本特殊的教材。翻開這本書,手寫備注密密麻麻填滿了邊邊角角,還夾著許多紙張 ……"
近日,在一次課堂分享中,"星火"群體成員丁郁向學員們介紹了一本"寫在教材上的特殊教材"。這本教材來自郭幼茂教授。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理論宣講與時俱進,讓‘干巴巴的說教’變成熱‘熱乎乎的教學’。"從 1989 年畢業后來到軍校任職,郭幼茂從事黨史軍史教學研究已經 30 多年。他說,理論宣講的生命力在于聯系實際。"我在教材上所做的批注,有講解要點,有補充的例子,也有心得體會。總體來說,是對教材內容觀點的解讀和詮釋,是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一個重構。"
在郭幼茂看來,隨著時代發展,課程內容更加趨于綜合,對教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講解不僅要在語言上下工夫,還要用心從貼近大家工作和生活的角度切入。"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來講,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講。"
從教已達 33 年,現在他仍然不斷打磨著宣講內容。他說,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已經記不清講了多少場,宣講就是我們的使命。"如今,這本寫在教材上的特殊教案,也是他給年輕教員們的一份禮物。"要讓年輕人走得更穩,跑得更快,就要做好引路人,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胸懷。"
△"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俞紅與基層官兵暢談體會 張永進 攝
"我講的,必須是我信仰的"
這個群體分領域、分學科、分專題進行系統研究,從源與流的歷史脈絡中,感悟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從第一次登上講臺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這門課,到以《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地位》為選題參加全軍院校教學觀摩比賽并獲得一等獎,再到撰寫研究文章《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時代的最強音》,并應邀參加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 周年大會 …… 馬克思主義這門課,教員俞紅帶著她的團隊講了 30 年。
她認為,作為教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點要解開學員的思想扣子,直面學員提出的問題。"現在的學員就是未來的指揮員,不能讓他們帶著疑問去帶兵,要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上高原、到邊關、登海島 …… 俞紅主動深入一線,高標準完成每一次宣講。
△"星火"理論宣講服務政治教員群體成員俞紅作為全軍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到部隊為官兵宣講大會精神 李浩 供圖
"星火"群體有很多像俞紅一樣的政治教員,他們秉持著這樣的信條:我所講的,必是我信仰的,我所做的,必是我堅守的。
教員張偉是出了名的理論達人,他在生活中節儉,但購買理論書籍卻從不吝嗇,家里書房、床頭、客廳的角角落落擺放了 2000 多冊書籍。有的翻閱了很多遍,不少篇章貼滿了注解便簽。"既然選擇了這方講臺,就要一站到底;既然選擇了播撒星火,就要一如既往;既然選擇了這個團隊,就要一心一意;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就要一往無前。"這是張偉寫在筆記本上的一句話。
讓宣講多樣化,讓理論入人心。近年來,"星火"群體成員堅持把基層作為理論服務最生動、最火熱的課堂,他們深入高原海島、邊防哨所,走進地方高校、社區街道,先后組織線上線下宣講服務 600 余場,足跡遍布全國各省 163 個地區。
通訊員 云利孝 朱桁岡 肖力銘 現代快報 + 記者 盧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