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金屬的“癌癥”,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廣州成立

導讀12月17日,由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發起,31家高水平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龍頭企業共同組建的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廣州成...

12月17日,由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發起,31家高水平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龍頭企業共同組建的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廣州成立,聯盟將整合資源力量,共同促進腐蝕控制產業發展,提升我國在該領域技術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揭牌儀式現場。

腐蝕無處不在,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被人們稱為金屬的“癌癥”。日常生活中,生銹的廚具會有離子析出,長期不用的自來水管中存的水有可能變成銹水。由于腐蝕作用,雕塑、橋梁等還會產生重金屬離子,伴隨雨雪融化沖蝕到土壤和河水中,再通過食物鏈以有害濃度在人體內蓄積,嚴重危害生命健康。

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發起,中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金屬所、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等全國31家從事腐蝕控制技術研發、應用、工程裝備制造的單位共同組建。

在成立大會上,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當選首屆理事長單位,該研究院院長韓恩厚擔任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柯偉、周廉、干勇、周克崧擔任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惠彬、毛新平、宮聲凱擔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我國的腐蝕控制產業規模每年高達2萬億元,該聯盟的成立對打通上下游關聯、促進多鏈融合將起到重要作用。“希望聯盟成員單位集中優勢,政、產、學、研、用、金緊密結合,共同做大我國腐蝕控制產業鏈條。”薛群基說。

韓恩厚表示,聯盟將通過搭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技術創新體系,緊緊圍繞制造業強國,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依托國家相關政策支持,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推動腐蝕控制產業健康發展和產業升級,為建設制造業強國提供材料技術和裝備保障,促進全國腐蝕控制產業健康發展。

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于2020年3月9日注冊成立,先后獲批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省新型研發機構,聚集了一批院士及高層次人才,在工程化應用和成果產業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多項研究成果為保障廣東省百年壽命重大輸水工程建設等提供了有力支撐。據該研究院研究員王震宇介紹,團隊研發的重防腐粉末涂料體系綜合性能由于歐美國家同類產品,已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

【記者】卞德龍

【通訊員】方嘉雯 蔣題航

【作者】 卞德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