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一博士生拍畢業照,男女生人數比例扎心了,原因很現實

導讀大部分男同學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所以擅長學習理工類學科,相比之下女生在人文學科方面更吃香,因此在高考選科時,不同學習方向的男女生性別...

大部分男同學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所以擅長學習理工類學科,相比之下女生在人文學科方面更吃香,因此在高考選科時,不同學習方向的男女生性別比例,自然會有不小的差別。

因材施教是目前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志愿理想,進行個性化培養,已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不僅有助于學生快樂學習,還能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走得更高更遠。

當下學歷內卷現象,必然會導致考研熱。大學生已經不再滿足于本科學歷,想通過考研提升學歷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尤其是對于女大學生而言,考研后去當老師或者進入科研院所都是比較理想的工作環境。

很多人看到大學圖書館和考研自習室里,到處都是女考研黨的身影,擔心未來研究生院里會不會如同“女兒國”一般?事實證明大家的擔心是多余的。

上海交大一博士生拍畢業照,男女生人數比例扎心了

上海交通大學,是國內的頂級985院校,其辦學實力僅次于清華和北大。能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都不是等閑之輩。該校一位電子系博士生,排隊拍畢業照時因為發了一條視頻而引起全網熱議。

視頻中,張同學站在男生隊伍的中間,望著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隊伍心急如焚。畢竟博士生的學習壓力還是很大的,平時吃飯都是就近原則,根本沒時間去考慮味覺享受,只要能用最短的時間填飽肚子即可。他們著實不愿意把大好青春,花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該校電子系一共有2個博士班和7個碩士班,攝影師讓男生和女生各站一排。男生的隊伍從交大4號樓一直排到5號樓,而女生的隊伍卻只有一小截。平時大家只是覺得班里女生不多而已,臨近畢業才發現,原來人數差距還是很懸殊的。

網友們看到上海交大研究生院的男女人數比例,感覺分外扎心。別看考研黨里女生居多,但是上岸的還是男生比較多。果然在理工科的學術圈里,女生不占優勢,本科階段還不是很明顯,學歷層次越高越明顯。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電子系男多女生很正常,尤其是在交大。要是去醫學院、音樂學院或師范學院看,可能就是另一番場景。這并沒有什么稀奇的,畢竟女生讀了電子專業的博士,未來就業方面也不容樂觀,人數比較少也是正常現象。

研究生人數充分說明“女學者的弱勢”,原因很現實

一般來說,在小學階段班級里成績好的多半是女同學,隨著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加入考試范疇后,初中階段女學霸人數逐漸減少,到了高中,理科班名列前茅的多數是男同學。也有少部分女生巾幗不讓須眉,也能考上985大學的理工專業。

有些人就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女生在學習上面,容易后勁兒不足。男生開蒙比較晚,但是只要想學習,潛力還是很大的。研究生導師在復試的時候,同等條件下會優先錄取男生。一位大學老師透露,實際上現在的學術環境下,女學者確實不占優勢。

普通學生上課的時候,也是喜歡男生和男生坐,女生和女生坐一起,研究生也是如此。只不過研究生的座位布局,將直接影響參與學術討論的效果,女生本來人就少,座位還比較偏,便容易成為邊緣人物,得不到導師的重視,日后工作推薦方面也不占優勢。

在學術圈里,不光電子這樣的理工專業存在這種情況,即便是文史專業也是如此。原本在大家印象里,文史類專業女生會比較多,但是依舊存在感很低,想要有所成績更是難上加難。

女學生也無需妄自菲薄,青橙獎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今的大學研究生院,不再是科研學者的殿堂,很多學生只是想提升學歷后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毫無學術夢想可言。非升即走的壓力和論文數據的內卷,讓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實際上從2022年青橙獎得主來看,女學生只要肯努力,一樣會贏得業內的肯定。

達摩院青橙獎向來是鼓勵35歲以下的優秀科研工作者,今年入圍的15位科研摘星人中有4位是女生。別看人數不多,但是她們的科研成果卻不居于人后。尤其是西湖大學的白蕊,她的研究成果,會對醫學發展起到重大推進作用。

科研無國界,科學家也不應該有性別之分,只要有足夠的實力,一樣會獲得認可。希望女學生們不要妄自菲薄,堅定自己的信念,支持以恒的努力,定能突破所謂的學術壁壘。

今日話題:大家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頭條創作挑戰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