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重要性這里就不必多言了,特別是對于普通家庭的子弟,這很可能是人生中一次為數不多的逆襲機會。
或許正因如此,“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況不僅沒有改變,內卷程度甚至比以前更明顯。在數量龐大的考生當中,還加入了更多二次、甚至三次競爭的學生。
復讀生預計超過200萬,網友:考砸能理解,刷分就不厚道了
復讀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對于一些資質比較平庸的同學,想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學校,可能就要比其他學生付出更多時間。
到了高三,可能每個班里都能看到有復讀的同學插班,有的規模較大的高中,可能會單獨設立一個班。但是在家長的印象中,這類同學顯然是極少數。
可現在了解一下復讀生的比例,屬實叫人有點吃驚。根據相關統計,明年高考報名總數預計會突破千萬,而其中復讀生就要超過200萬。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也就是說,大概有兩成考生并不是應屆,而是已經有了高考經歷,卻選擇再戰。按照高考錄取率來說,大部分省份將近九成,大城市比例更高。
真正意義的“落榜”考生沒有那么多,可是復讀生為何一年比一年多?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以前選擇復讀的同學多半是成績中下游。
家長又不忍讓他們直接去讀“末流大學”,所以選擇再讀一年。要么就是平時學習好,因為特殊情況發揮失常的。
但現在逛一逛高三復讀班就會發現,很多學生高考成績不差;甚至相當一部分是尖子生,想要考出更好的成績。
部分高中在招收復讀生時,甚至還要設立第一次高考成績的門檻,達到“學霸”水平才能去他們那里學習。這樣的現象叫人有點哭笑不得。
“飽漢不知餓漢饑”,或許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卻說出普通學生的無奈。有些學生即使考上985院校,也回來復讀,理由是要考上更知名的院校。
這就意味著,這么好的錄取名額被浪費了,算不算是占用了公共資源?被重點院校錄取又選擇放棄,而其他考生明明很想就讀,卻被這個名額擠下去。
所以不少網友認為,復讀生在某種程度上,對應屆考生是不公平的;考砸了倒是能理解,但是尖子生刷分,就“不厚道”了吧。
學霸的視角:想去更好的學校,有錯嗎
提及復讀生身份,以前家長和同學,可能會覺得他們比較有勇氣,現在風評卻變了。有網友提出,建議給復讀的考生制定減分的規則,這樣可以相對公平一些,也能限制復讀率。
別說,還真有很多家長表示認同,現在不少復讀生不僅是學霸,也是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的話,對于普通家庭的考生,意味著逆襲的條件變得更有限。
但是換成那些復讀學霸的視角,想法又不同了。他們表示無辜:自己學習成績好,家長又肯花錢培養,到底是礙了誰的事,為什么想限制他們復讀?
不管怎么樣,他們的高考成績是真實的,學習水平也是真實的。想通過自己的實力去更好的大學,這有什么錯嗎?
高分的學生有資格選擇自己想去哪所院校就讀,這本身也是另一種公平的體現。更何況,高考結果跟填報技巧和錄取規則有關,學霸也有失誤的時候,憑啥要受限?
部分地區對復讀資格設立限制,引起兩種評價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從宏觀的角度看,如果復讀生比例,占高考總數分量過重的話,確實有一些弊端。
所以部分地區對復讀資格設立了限制,比如有些城市規定,公辦高中不可以接收復讀生。學生想要再讀一年的話,只能去私立學校或者輔導機構自行學習。
但這也引發了兩種評價,有人認為這樣可以減少一些同學復讀的概率。但也有人覺得,只是限制公辦學校,難以從根本上改善這個問題。
結果只是條件好的家庭對復讀不會有什么負擔,普通家庭的同學就只能放棄。這就又繞回了對寒門學生到底是否公平的話題。
所以,更多的家長還是傾向于設置復讀分數門檻,或者在第二次高考中適當減分的方式。當然,這些都是大家自由探討的結果,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落實方案。
【話題】你認為復讀資格應該限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