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控訴母親“變了”:高中補課6000眼也不眨,現在2k糊弄誰?

導讀筆者大學時候,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小童星們,都會覺得很扎心——人家不到十歲就在電視上打工賺錢了,而我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生,還要靠父母補貼...

筆者大學時候,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小童星們,都會覺得很扎心——人家不到十歲就在電視上打工賺錢了,而我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生,還要靠父母補貼生活,憂傷啊……

不過這筆賬也不能完全算在大學生們頭上,我們畢竟頂著“學生”的頭銜,因此學習才是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只要想著畢業之后賺回來,能大學好好學就行了。

盡管這道理是沒錯的,可畢竟我們花的是父母的辛苦錢,所以也應該盡可能節儉,不要給家長添負擔,這是人之常情。但有些同學,好像并不懂這樣的人之常情。

“高中補課六千眼也不眨,現在就給兩千生活費糊弄我!”

十一月份,大一學生們開學也有兩個月了,很多家長都從高考延長的情緒中走了出來,正式開始了“放飛自我”的快樂生活,動輒胡吃海塞,看著比學生在家時快樂多了。

在學生上大學之前,很多家長都不敢花錢,畢竟補課費可不是一筆小數,但現在好了,學生不用補課了,家長消費水平直線上升,家長高興了,卻有學生心里不樂意了。

一位正在上大一的女大學生小包在網上吐槽,自己母親給的生活費太少了。小包表示自己每個月只有兩千塊的生活費,她認為不夠花,想讓母親給自己4500,卻慘遭拒絕。

小包同學非常不解也非常委屈,明明高中的時候母親還十分大方,四千和六千的補習班眼睛不眨就給學生交錢了,可如今學生上了大學之后,為啥連四千五都不給了呢?

有網友質疑,大學怎么過才能一個月四千五啊?為了回復網友的質疑,女生曬出了自己的生活費明細。可以看到,早餐和午餐加起來是一千元左右,加上零食等,就要一千五了。

但實際上就經驗看,就算是新一線城市,在學校里吃飯也沒有這么貴。但考慮到女生的日常生活標準,姑且不追究明細。但接下來的清單里,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必要支出。

比方說化妝品200元,其實普通女大學生一個月根本用不了200元的化妝品。還有衣服費用,每個月也用不了三百元,更別說美發美甲潔面,完全用不著每個月都固定支出。

因此,雖然看起來女生給出的項目都是合理的,但如果細揪下來,每一項都有很大水分在,所以基本上每個月女生的花銷根本達不到3000元,更別說給4500了,根本沒必要。

為什么上大學后,家長在生活費上就變“摳”了呢?

如果女生家里比較富裕,愿意給女生多一點錢提高生活質量,那沒有問題。但從補課費的額度來看,其實女生家里也并不是什么非富即貴的家庭,而是比較普通。

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話,其實母親給出兩千是很合理的。大學生如果索求更多,那就是在用降低家庭其他成員生活質量的方式滿足自己,這是非常自私自利的行為。

也許家長在大學生上大學之前,的確可以很大手筆給學生補課,但那都是為了學生的未來著想,所以作為一種必要支出花了,而這種“眼也不眨”也是有代價的。

就像那些在學生上大學后,出來胡吃海塞的阿家長一樣,可能學生不曾注意,但很多家長都是以瘋狂壓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為代價,換取學生能夠在補課班里“痛苦”的學習。

家長們已經為學生的未來犧牲這么多了,如果學生真的有志氣,有良心,就不應該在上大學之后,還將家長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甚至按以前的要求計較自己的生活費。

這樣的舉動無疑是一種對家長的剝削,是一種親情綁架式的PUA。況且,就像這位大學生在支出中表現的那樣,學習資料的占比少得可憐,而多數的金錢全在玩樂方面。

這不僅讓很多網友真誠發問:“你到大學是干什么去了呢?是學習去了呢?還是花著父母的錢享受生活去了呢?”如果是后一種情況,那和啃老有什么本質區別嗎?

這讓我們不禁聯想到了如今很盛行的一種現象,大學生寧愿一直家里蹲,也不愿意出門找工作。其實很多都是因為感覺薪資連自己的生活費都不夠,沒必要去工作。

這種家里蹲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這位要求更多生活費的大學生是不是很相似呢?試想,如果大學生一直將心思放在玩樂上,畢業后確實也很難有好的工作崗位可以容身。

寫在最后

作為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學生們真的要清醒一點,懂點事,不要一味只強調自己需要,也看看自己和現實給予家長的壓力,想要更好的生活,就憑自己的能力掙取。

家長們也確實要對大學生們有一些約束,就算家庭富裕,也盡可能避免學生在大學奢侈浪費。一旦在大學養成攀比心和惰性,最終受害的可不一定只有大學生自己。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