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學生提供的教育資源中,最寶貴的絕非名師名校,而是無私的關愛和尊重。這一點,從被拐兒童孫卓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關于學生前天優勢和后天培養,孰輕孰重的討論不絕于耳。并不否認那些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必然天資更加聰慧,若是沒有家長的細心引導,同樣很難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以孫卓為例,他人生的前4年是在家長的悉心培養下長大的。還沒上幼兒園,自理能力就比同齡人強,還能幫家長去市場買魚。家長為了給他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特意把他帶到深圳上學,沒想到卻被人販子拐走了。
直到14年后,他在山東都上高中了,才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找到,在帽子叔叔的幫助下順利回歸原生家庭。拐父母那邊,也很重視孫卓的學習成績,卻并不重視整體教育。導致原本古靈精怪的孫卓,性格大變,乖巧、瘦弱得叫人心疼。
孫悅過生日,孫卓坐在親姐和堂姐中間笑開花,與在買家形成鮮明對比
孫卓是今年元旦前夕,被家長連夜開車接回深圳上學的。跨省轉學,也給他的學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東雖為高考大省,在考大學、考研、考公務員方面都非常內卷。在山東家長的心目中,有一個當公務員的兒子或女兒,便是人生贏家了。
相比之下,深圳目前是國內教育的新高地,也是最先實行素質教育的地區。高考競爭激烈程度不及山東,但是卻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培養,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不能拘泥于課本,對于前14年留下的教育漏洞,只能盡力彌補。
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已經上高中二年級的孫卓,除了要學習準備高考以外,還報了游泳、吉他等興趣班。學校不上課的日子,家長都鼓勵他出去旅行或者鍛煉身體,在親生父母和姐姐弟弟的照顧下,孫卓的變化肉眼可見,堪稱逆生長。
在孫悅24歲生日這一天,恰好是周五,平時住校的孫卓放學后也回到家里,一大家子人一起為姐姐慶生。孫卓之所以能順利回歸,悅子姐姐功不可沒,這是卓卓回來姐姐過得第一個生日,自然意義重大。
卓卓親手給姐姐戴上幸福的頭箍,看著姐姐許愿拍手叫好。吃飯時坐在親姐和堂姐之間,卓卓幸福地笑開了花。這不禁讓人想起,他在買家時和養姐的合照,從身材到神態都如同換了一個人。自信、強壯的小霸王卓卓,真的回來了。
不同家庭氛圍下成長的學生,學習心態截然不同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從孫卓被拐、回家的兩次轉變,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孫海洋夫妻倆雖然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他們眼中的教育,不止是考試分數和考大學,而是讓他們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敢想敢干的人。
孫卓的買家也有兩個姐姐,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所以買家把希望寄托在孫卓身上。14年里很少讓他出去玩,除了上學就是在家里學習或者玩手機。與此同時,孫海洋卻在帶著孫悅和孫輝到處旅行,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孫卓雖然酷愛玩游戲,但是他潛意識里覺得必須要好好學習,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好,長大后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到大城市里賺更多的錢,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相比之下,孫海洋親手培養的女兒孫悅,即使從始至終目睹了弟弟被拐、家長崩潰的過程,依舊憑借頑強的毅力,自學成才。即便高考發揮失常,家長也沒有氣餒,還鼓勵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為了孫悅的學業,孫海洋不惜賣掉房子,一家人租房住。孫悅也確實爭氣,考上公費交換生,本科畢業后又考入南陽理工大學的教育學碩士。如今卓卓回歸,她放棄了早些工作賺錢的想法,辭去深圳教師編制,大膽追求學術夢想準備考博士。
筆者觀點
姐弟倆雖然都是品學兼優,但是學習的出發點卻完全不同。猶如一個只會低頭趕路,一個在前進的路上敢于放眼全局,這與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很大關系。
孫海洋夫妻倆在教育子女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看書學習,提升自己,與子女共同成長。這一點從他們給孫悅的生日寄語上就可見一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比起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學生敢于追求夢想的勇氣豈不是更加難能可貴?
今日話題:看到孫卓的變化大家有何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