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預定生源了?農大丁同學帶小學生挖地,不愧是高級宣傳大使

導讀義務教育階段,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但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和家長都以提高學習成績為重心,而忽視了素質教育。就導...

義務教育階段,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但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和家長都以提高學習成績為重心,而忽視了素質教育。就導致不少學生只會學習,而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隨著教育部關于勞動課改文件的發布,在中小學階段,勞動課已正式升級為一門獨立課程。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三大方面,輻射清潔整理、農業生產、志愿服務等十個任務群,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開始預定生源了?農大丁同學帶小學生挖地,不愧是高級宣傳大使

作為云南農業大學的流量級人物,丁同學就是行走的“招生減章”,自從在網絡平臺上介紹農大的視頻火了以后,他的學習、生活都備受關注。但好在丁同學一直不忘初心,專心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

身為農林人,在配合國家勞動課改革上,自然也是不遺余力。據丁同學爆料,他們帶領當地小學生,在云南農業大學的普洱倚象校區,開展了一堂名為“播種希望的種子”的勞動體驗課。

在丁同學的視頻中,有近百名學生身穿校服、戴著紅領巾在地里勞動,挖地的、除草的、觀摩的,一片忙活。還有同學戴著農業人標配的草帽、拎著水桶去打水,可以說是很接地氣了。

丁同學也和他們的老師、同學一起在小學生中輔導、講解,網友們調侃,播種希望的種子,原來就是挖地、種菜;更有網友表示,丁同學已經將招生范圍擴大到了小學生,農大招生辦一定不要忘了給丁同學開工資。

調侃歸調侃,網友們對該活動更是予以大力支持。我國本就是農業大國,讓小學生們脫離書本來到田地,感受農作物的種植過程,才知道糧食的得來不易,也豐富了學生的校外實踐

尤其是在勞動課改的模式下,農大丁同學很好地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直言報考時關注農林類院校,而社會對農林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也開始重視。

實踐出真知,勞動課正式升級為中小學獨立課程,家長拍手叫好

在很多8090后小時候,開學第一天往往都是除草、大掃除,秋收時節下地幫忙更是常有的事。但現在家庭條件好了,每一個孩子都是“心頭寶”,在家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而在學校里,即使有“雙減”政策的加持,但在中考分流的壓力下,不少學生的課外時間也一再壓縮。此形勢下,素質教育就變成了口號,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不認識家用電器、不知道超市貨架上的瓜果蔬菜從何而來,典型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問題,將勞動課從綜合實踐活動中分離出來,提升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根據年齡段有不同的能力要求,日常生活方面,要學會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電器的使用與維護。也就是說,中小學生要學會做飯、使用家用電器等。

針對稍高年紀的學生,除了基本的勞動技能外,還要讓學生們參與公益勞動和志愿服務等,既關注勞動知識技能,更關注勞動觀念、勞動習慣的培養

學校應將勞動課落到實處,家長呼吁:不要變成放學后的“朋友圈打卡”

針對國家的勞動課改,家長們自然是舉雙手贊成,勞動課成為必修課,由學校統一組織,既能鍛煉孩子們的生存技能,也能避免家長內卷。如果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就學會做飯、洗衣等,那等上高中或大學后,也不會因自理能力不達標而引起家長擔憂。

但家長們也有后顧之憂,擔心勞動課又變成了家長朋友圈的“定期打卡”。勞動課程既然已經成了必修課,就盡量讓孩子們在校完成并有一定的成績考核,不要最后又淪為口號,家長監督、拍照,發圈打卡應付了事。

筆者寄語:農大丁同學憑一己之力,帶火了云南農業大學,也讓更多學生開始關注中國農林類院校的發展。而丁同學此次“播種種子”的勞動體驗課,也給更多的中小學校提供了新思路。加強小學與高等院校的合作,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話題:你對中小學勞動課程改革怎么看?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