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限價談不攏!朔爾茨“孤立”馬克龍,歐盟分歧已經難以彌合

導讀隨著歐洲能源危機加劇,歐盟成員國之間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分化,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歐盟領頭羊之間,爆發了內訌。在20日的...

隨著歐洲能源危機加劇,歐盟成員國之間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分化,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歐盟領頭羊之間,爆發了內訌。

在20日的歐洲領導人峰會上,歐盟各國在天然氣限價問題上劍拔弩張,分歧巨大,主要分成了兩種截然對立的意見,歐盟成員國也各自站隊,分成了兩個陣營,

兩個陣營沖突激烈,馬克龍甚至公開表示德國這是在孤立法國,而德國則完全不承認這一點。德法翻臉的結果,是原定于下個月舉行的部長級定期會議又推遲到明年1月。

關鍵問題是,雙方都不愿意在限價問題上讓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波蘭希望限制天然氣價格,而歐盟為了照顧這些國家的情緒,打算推出一種機制,可以讓限價上下波動。但德國、荷蘭、丹麥等國斷然拒絕了這項計劃。

眼下歐盟的能源危機愈演愈烈,能源價格高企,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多國已經開始出現抗議和罷工的浪潮,法國的罷工已經持續了十幾天,還有向更多行業蔓延的趨勢,糟糕的經濟和政治環境讓不少政府將希望寄托到了限制天然氣價格上。冬季即將來臨,如果不盡快改善能源供給狀況,歐洲國家可能會面臨更多考驗。

德國是歐盟的經濟中心,也是歐盟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最多的國家,德國人對于限價的排斥非常堅定。

歐盟對來自俄羅斯的能源實施了禁令,因此歐盟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的供應商,挪威、美國、卡塔爾,及北非等國都是替代的天然氣來源,但這樣一來,歐盟就跟日本、韓國等亞洲天然氣進口大國產生了沖突,面臨激烈競爭。

在這個時候,如果歐盟還要限制天然氣價格,預計跟其他國家的能源進口談判將會比較曲折。

也就是說,一旦限價,德國、荷蘭在跟日韓的搶氣大戰中,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按照朔爾茨的說法,他的計劃是歐盟聯合日韓等天然氣大買家,一起設置天然氣價格上限,避免因惡意抬價而造成的損失,歐盟自己限制自己沒有任何意義。

即便歐盟采取了模棱兩可的動態限價做法,不僅無法拉攏日韓,最終的結果是歐盟搶不到天然氣。而支持限價的法國、意大利則擔心供應的穩定性,過低的價格也不利于民眾節約能源。

但兩派真正的分歧在于天然氣自足程度不同,像法國、意大利等國有自己的供應路線,不必依靠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北溪1、2號管道,而波蘭已經跟挪威建立了專用的天然氣管道,也根本不缺氣,因此這些國家才會支持限價,打擊俄羅斯。

而德國、荷蘭除了被炸掉的北溪1、2號管道之外,就只能依靠其他手段一點點彌補供應了,因此他們急切渴望加價,去全世界購買天然氣。

如今的歐盟是左右為難,很難在兩方之中找到一個皆大歡喜的對策,畢竟歐盟有27個國家,要讓所有國家都滿意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馬克龍的憤怒是可以預見的,他說德國正在孤立法國,這對歐洲沒有好處。而朔爾茨則解釋道,德國跟歐盟成員國保持一致。

雖然現在歐盟成員國還沒有撕破臉,但是各成員國之間的凝聚力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國家已經準備脫離歐盟框架單干了。對歐盟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