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舉辦化妝舞會,戴面具已經過時,“高級化妝”才是全場焦點

導讀對于學齡前兒童,沒有考試的壓力,如何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是家長和老師一直關注的重點。尤其是80、90后們成為家長,在“育娃”“坑娃”的道...

對于學齡前兒童,沒有考試的壓力,如何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是家長和老師一直關注的重點。尤其是80、90后們成為家長,在“育娃”“坑娃”的道路上,更有自己別出心裁的想法。

很多幼兒園都會舉辦類似國外“萬圣節”那樣的活動,孩子們可以任意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有的可愛、有的搞怪,但只要孩子們開心,不管準備裝扮有多麻煩,家長們也樂此不疲,甚至希望能出其不意、讓孩子成為全場焦點。

幼兒園舉辦化妝舞會,戴面具已經過時,“高級化妝”才是全場焦點

為了豐富幼兒園的校園生活,讓孩子們了解更多西方文化,國外的“萬圣節”活動在國內幼兒園中悄然興起。這一天,孩子們裝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盡情地玩耍。但對于家長而言,這就到了體現自己化妝技術的時候了。

一些忙于工作或者不太擅長的化妝的家長,可能就直接給孩子買一個面具,在活動當天,直接往頭上一套就完事。但在這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這種方式已經過時了。

這是一個小修女的裝扮嗎?還是宮崎駿動漫里面的“無臉男”?黑白色外套,配上黑白色的頭巾,筆者竟然沒能看出這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脖子上還佩戴了長長的項鏈,最出戲的就是那畫上去的四只“眼睛”。

像這位媽媽的高級化妝法,是不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以為自己眼睛出了問題?再配上孩子搞怪的表情,一時間竟然分不出到底哪個才是孩子的眼睛。

還有一些家長為了標新立異,讓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在裝扮上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夸張、恐怖的道具都拿來使用。

像這名小女孩兒的家長,就有點兒創新過頭了,筆者第一眼看了都膽戰心驚。小姑娘坐在地上,背上卻背了一個“無腦”模特,手里還拿著一把刀,這造型確實足夠吸睛,但確定不會嚇著其他小朋友、造成心理陰影嗎?

相比較之下,直接給男孩兒穿上奧特曼、超人、蜘蛛俠的衣服,小女孩打扮成艾莎公主、人魚小姐,或者穿上漢服,都算是比較正常的裝扮。

所以家長們在標新立異的同時,也要顧慮孩子們的感受啊,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分不出真假,如果真的被奇怪的裝扮給嚇哭,那就得不償失了。對孩子們而言,快樂最重要。

適當的文化活動能使孩子們更快樂,家長們不要過于較真

正所謂眾口難調,人多的地方就會有質疑聲。幼兒園舉辦化裝舞會,有家長表示這是外國人才過的節日,中國人沒必要搞這種崇洋媚外的活動,費時費力,還沒啥用。

不得不說,現在的家長有些玻璃心了,借鑒國外的文化活動舉辦形式,這本身沒什么錯。只要老師沒有拜高踩低、去過分講解“萬圣節”的由來,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

幼兒園舉辦的活動不僅僅是化裝舞會,在中秋、端午等節日時,也會舉辦各種主題活動,讓小朋友們能參與其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孩子本身對活動的意義可能并不了解,也不懂什么叫“崇洋媚外”,他們心思單純,如果老師們能寓教于樂、家長再適當引導,就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

化裝舞會是孩子們的主場,不是滿足虛榮心的地方,家長們不要本末倒置

相比之前擔心孩子的文化價值觀偏離,一些家長們的做法反而本末倒置。學校舉辦的集體活動本來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但家長卻將其當做展示家底和實力的“秀場”,非要在活動上爭個輸贏。

學齡兒童還沒有勝負的概念,但是家長們卻不愿意在任何環節上低人一等。殊不知家長的攀比心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最適合的,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筆者寄語:現在學校里經常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有的還需要父母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孩子學習的趣味性,且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家長應對活動本身予以支持,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讓孩子承擔一些不屬于這個年齡的負擔。對孩子而言,快樂就好。

話題:你還見過哪些奇怪的裝扮?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