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元生活費不夠花,男生向爸媽求助,卻遭拒絕:不慣你公子病

導讀大學是幸福的、是美好的,可卻是現實的......條件好的學生,不用為生活費精打細算,父母會搞定一切,可條件一般的學生呢?每天都要算算開銷...

大學是幸福的、是美好的,可卻是現實的......

條件好的學生,不用為生活費精打細算,父母會搞定一切,可條件一般的學生呢?每天都要算算開銷,有時還要為兼職賺錢,緩解家庭壓力,可這又能如何?只能乖乖接受現實。

多數學生能體諒父母的不易,畢竟供養他讀書上學,就耗費父母太多時間精力,期間還花費了不少錢財。只是部分學生不懂事,只顧自己享受,卻不體諒父母的不易,無休止的索取。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多少合適?每個人條件不同,得出的結論便有所不同,有人1000元左右便足夠,有人3000元都有些緊張,前者精打細算體諒父母,后者只顧個人玩樂,不考慮現實。

購物吃飯聚餐,哪個不花錢呢?但要注意次數,不能天天外出聚餐,不能周周購買新衣,要量力而行。但沒有生活費了,只能硬著臉皮去找父母要,哪怕遭到拒絕后,依舊不死心。

一名母親分享了幾張圖片,是她和丈夫與兒子斗智斗勇的截圖,孩子今年才上大一,每個月計劃給2000元的生活費,可10天就花了1500元,費用不夠的他,選擇向父母張口要錢。

若是平常,父母可能會滿足孩子的請求,可問題是要錢的原因與語氣,讓人感到無奈。“接濟一下,要沒錢了,晚上還要去打球,球費、車費、飯錢”,但這次卻遭到了拒絕。

父母表示:“10天時間1500元,請你自己算下,一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10天1500元,30天就接近5000元,而這僅僅是大一新生,若是談戀愛之后呢?可就不是這個數了。

可他還是沒有死心,曬出點外賣的截圖,甚至用一貫伎倆,試圖讓爸媽同意給錢。以英語小測第一名的成績,跟他們組外出聚餐,又和室友出去吃了一頓,但爸媽并未多說。

隨后他繼續“哀求”,“9命,江湖救急”,而媽媽則回復:“你想生活瀟灑,自己到學校勤工,為娘的也盡責,未來靠你了”,可孩子并不買賬,說:“大哥,真快沒錢吃飯了”。

可能是情緒激動,對爸媽無可奈何,竟然對媽媽叫大哥,確實讓人哭笑不得。盡管孩子多次向爸媽要錢,可這次卻并未達到目的,他的媽媽更是說:“沒有公子命,不管你公子病”。

2000元的生活費,不算高不算低,只能說中上等,可謂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若是吃學校食堂的飯菜,若是在學校籃球場打球,根本不會有這么多的費用,可他還是不懂。

多次外出聚餐、外出打球打車,這些都是開銷。可能在他看來,外出聚餐是鞏固友誼,是增進兄弟間的情感,可10天1500元的開銷,哪個普通家庭能接受?與預算差距實在太大。

而這僅僅是大一的生活費,若是不加以控制,養成這一習慣,日后的開銷,可不只是10天1500元。父母的做法沒錯,孩子向父母要錢也沒錯,但錯就錯在,不懂得勤儉節約精打細算。

上大學后時間充足,完全可以勤工儉學,可以靠個人雙手掙錢,緩解父母的壓力。應該培養獨立意識自理能力,要學會自力更生,而不是繼續依靠父母,成為“吸父母血的害蟲”。

任何時候都要把握一個度,日常開銷更是如此,要精打細算勤儉節約,要按照每個月的生活費,計算到每一天的開銷,每一頓飯的花費,而非只顧享受不看數字,這誰都無法接受。

父母的做法沒錯,只希望他能夠盡早懂事,能夠體諒父母的不易。或許,當他真正得知賺錢不易的時候,才會懂得父母的艱辛,才能明白生活并非那般美好且幸福,還需要自己打拼。

大家怎么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小波談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