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教師支教11年,每月僅有800元,放棄穩定編制,選擇回家種地

導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授知識教授道理,為家庭培養未來與棟梁,為社會培養人才。個人能力有限,無法給予太多,但若堅定信心強大自己,便...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傳授知識教授道理,為家庭培養未來與棟梁,為社會培養人才。個人能力有限,無法給予太多,但若堅定信心強大自己,便會讓更多的人受益,讓自身價值展現得更為充分。

一名90后男教師沖上熱搜了,與學術研究無關,與顏值長相無關,支教11年后選擇回家種地,支教期間待遇和工資有限,沒有穩定編制,每個月就800元工資,可他卻堅持了11年。

2011年大學畢業后支教,先后到3個地方任教,如今支教學校撤校合并,他與妻子收拾好行囊,結束了11年的支教生活,只是他的選擇,讓人有些意外,不求穩定,選擇回家種地。

36歲,對于成年人而言,確實比較尷尬。支教11年無法考取編制,生活壓力可想而知,結束十多年的教學生涯,選擇向另一個領域邁進,從0到1,需要走很多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本來有很好的選擇,去年考上家鄉小學教師的編制,完全可以平穩度過余生,繼續在講臺上授課教書,繼續陪伴在學生身旁。可思來想去,他還是放不下云南山區的孩子。

每個月800元,對于多數人而言,不過是幾頓飯錢,不過是一件衣服的錢,可這卻是支教教師一個月的工資。若是指望這800元留下支教,難免有些可笑,支撐他們的是心底的信念。

他和妻子都是支教老師,結婚那時想要去大城市,拍攝美美的婚紗照,可考慮到耽誤時間,會讓學生們無課可上,便選擇自己拍攝,沒有華麗的布景,只有簡單的裝飾。

若不是他在山區支教,若不是他指引學生成長,可能不少學生會中途輟學,走上一輩人的老路。可卻因為他的堅持,不少學生都學有所成,心中的情感,絕非用言語可以表達的。

36歲的年紀,確實比較尷尬,他開始考慮未來的生活,想著給未來的孩子存錢,想著多陪陪父母,想著讓妻子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只是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離開講臺的他,不再是那個備受抬愛的教師,但卻用個人能力,去幫助更多人。他開始直播助農,幫助偏遠地區的人們銷售產品,而這可能會和支教一樣,會一直堅持干下去。

大學畢業后的他,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找份穩定工作賺錢生活,但他選擇到山區支教,離不開小時候的經歷。少時貧窮,缺少教師指引,看到這些學生,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他的同齡人早已結婚生子,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可他卻又開始了新征程,盡管前路迷茫不定,但他依舊選擇堅持,用個人價值溫暖更多人,幫助其他人生活,發揮剩余價值。

曾經的他,想著畢業后做律師或考公,找份穩定工作,根本沒想著要去當老師。只是畢業后,看到這些孩子需要有人引導,引導他們如何成長堅強并自立,才選擇成為支教教師。

11年的支教生涯是艱辛的,每天都要為孩子的未來發愁,但卻是幸福美滿的,指引學生成長發揮個人價值,他支教的學生輟學率逐年變低,而這離不開他的付出與努力。

每個人的條件不同,選擇的道路便有所不同,有人選擇考公考編追求穩定工作,再去發揮個人價值,有人選擇到山區支教體驗生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助力他們實現夢想。

夢想是要有的,可生活還要繼續,堅持夢想努力奮斗沒錯,但也要腳踏實地尊重現實。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只有解決了生活難題,才會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發揮個人余光。

作為支教教師,侯長亮是成功的,幫助多名學生實現夢想,作為助農主播,不知他前景如何,但還是希望他能成功,能夠去幫助更多的農民,幫忙賣出更多優質的農產品。

大家怎么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小波談教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