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裁員潮中,35歲以上的職場人成了被裁的優先對象;在逐漸年輕化的職場團隊中,面對網感比你好、玩法比你懂、還能熬夜...
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裁員潮中,35歲以上的職場人成了被裁的優先對象;
在逐漸年輕化的職場團隊中,面對網感比你好、玩法比你懂、還能熬夜的新一代,35歲職場人憑何競爭?
公務員考試年齡大多限制在35歲以下,公司人員優化往往先淘汰35歲以上的員工,企業團隊管理層逐漸年輕化……
“你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裸辭。但你可以狠狠罵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孩子的中年人。”
被35歲困境包圍的職場人,出路到底在哪?那些成功邁過35歲門檻的人,做對了什么?
危機感的來源
危機感,是未知的恐懼和不確定性造成的。
35歲職場危機感不僅來源于求職「天花板」,更有「上不去下不來」的職業發展困境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壓力。
中年危機是職場生涯的必選項嗎?NO!
并非所有人到了35歲都會面臨危機,35歲同樣意味著成功和機遇,二者可相互轉化
年輕時種下的種子,在中年時收獲果實。在35歲左右,人的思想趨于成熟,目標基本確立,發展路徑也逐漸明晰。加上前些年積累下的工作經驗和階段性成果,可以說是公司難以割舍的“元老”。
但前提是早年間要好好播種施肥精心澆灌啦。
衡量職場生命力的關鍵指標:成長性
35歲危機既是社會競爭的產物,也是對人生前半程的沉淀結果。解決35歲危機不是讓它不存在,而是正視它的存在。保持領先的唯一方式是終身學習。
在分工細化的時代,如果主動放棄了接受新鮮事物和持續學習,缺乏綜合的、可遷移的能力,希望依靠重復性的工作經驗保障穩健晉升,反而是不切實際的。
解決35歲危機不是讓它不存在,而是可以正視它的存在。
如果不學習、不進步,任何年齡段都會有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