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2022責任中國ESG年度盛典在廣州舉行。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在活動分享環節中表示,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ESG理念正是通過環境、社會、治理這三個領域共同作用,體現了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落實與響應。
王遙表示,企業應將ESG理念上升至戰略高度,打造企業ESG發展生態圈。企業應從董事層面加強對ESG議題的關注,以制度體系和組織架構為兩大基本發力點,自上而下推動公司內部的ESG發展。她表示,從制度體系來看,企業應形成頂層ESG戰略部署,并基于自身發展現狀分時期、分階段、分步驟制定明確的ESG發展規劃圖、關鍵ESG績效目標、科學碳目標等,為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清晰路徑,并以此為核心逐步完善企業整體ESG制度框架。從組織架構來看,企業應形成完善的ESG治理架構,成立ESG專項委員會以研究、制訂、落實ESG工作目標、策略,審視企業ESG主要趨勢并評估有關風險和機遇;同時企業也應在管理層面及執行層面配備相應的管理及工作小組,將ESG進一步落實在管理及業務環節,從而全面提升企業ESG治理水平。在制度及組織保障下,企業可進一步圍繞ESG能力建設的主要維度如風險管理、信息披露、人才培養、外部交流等方面設立常態化ESG運作機制,全面構建企業自身的ESG生態體系。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
“企業應識別形成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ESG議題。”王遙稱,當前國內外對ESG標準體系尚未形成統一口徑,在行業層面更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ESG指標設置,建議企業基于自身業務及發展情況,在充分考量現階段行業在進行低碳轉型、推動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時面臨的關鍵因素及內外部利益相關方核心訴求,識別出自身核心議題。她舉例稱,消費行業的關鍵ESG議題主要圍繞供應鏈、產品、客戶形成;環境層面的核心議題如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運輸和綠色回收等;社會層面的核心議題如產品質量與安全、負責任營銷、客戶權益保障、供應鏈管理等。互聯網行業的關鍵ESG議題主要圍繞自身綠色運營及網絡治理形成;環境層面的核心議題如綠色數據平臺、綠色建筑等;社會層面的核心議題如信息安全及隱私、未成年人保護及防沉迷、公眾引導等。”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搭建制定符合自身及行業特色的ESG指標體系,進而形成常態化的ESG內部信息搜集和數據管理機制,實現對企業ESG績效表現的實時追蹤與有效治理”王遙說。
此外,王遙還指出,企業應加強ESG信息披露質量,不斷提升ESG外部評價表現。她表示,ESG信息披露既是企業面向各類投資主體和利益相關方進行全方位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企業系統性披露其履行ESG理念、制度、措施和績效的有效路徑。對于我國企業而言,現階段披露ESG報告并非一項強制性任務,因此總體披露率和披露質量仍偏低。建議企業可積極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標準(SASB)、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TCFD)等國際標準,并遵循證監會、交易所發布的現有ESG相關政策,主動建立公司內部ESG信息披露框架,持續性開展ESG信息披露工作。在推進常態化ESG信息披露的基礎上,企業應逐漸重視自身ESG表現的外部評級情況,對標國內外主要ESG評級機構的評級要求,加強對相關指標的披露,持續提升企業ESG評級,并通過高質量的信息披露進一步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和可持續影響力,打造企業可持續的品牌形象。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汪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