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濤協助居民完善外出就醫手續。受訪者供圖
“請問你是什么原因要出小區呢?”
“請你就醫時注意防護哦,點對點看完病抓緊回來。”
每當有居民需要外出時,二郎街道科城路社區興茂盛世國際小區的志愿者崔亞濤總要多詢問叮囑幾句。
崔亞濤是重慶市五中法院干警,也是二郎街道下沉干部中的一員。連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二郎街道黨工委吹響“紅色集結號”,487名市、區干部積極響應號召,迅速轉為志愿者。
市、區黨員干部按照設立片長(以社區為基礎)、組長(以小區為基礎)、小組長(以樓棟為基礎)的形式,整合片區所有黨員干部積極投身抗疫工作。
連心居民解難題
11月20日下午,崔亞濤在小區門口值守時,一位居民想外出購藥,在詢問的過程中,居民情緒突然激動起來:“你憑什么問東問西的,憑什么不讓我出去,我非出去不可,看你把我怎么辦。”
崔亞濤急忙向居民解釋,現在小區是高風險區,還講解了相關的防疫政策,并告知居民他購買的是非急需藥品,隨后聯系了藥店將藥品送到了小區。收到藥品后,居民也不好意思起來:“對不起,剛才是我態度不好,謝謝你們幫我購買藥品,你們也注意安全”。
崔亞濤從事志愿者以來已經協助小區業主看病就醫、外出抗疫保供73人次,還協助小區為1200多戶居民分發生活物資。
市、區干部下沉到社區后盡職盡責,與社區共同筑起了一道堅強堡壘。重慶警察學院盧思維、市城投金卡信息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辜繼東、九龍坡區商圈辦祖小明,他們在二郎街道通知前就已早早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時間最長的已服務了超10天。市藥監局檢查二局潘超所在樓棟為高風險區,其仍然向社區申請成為了高風險區內的志愿者。
康黎參與核酸檢測點信息錄入工作。受訪者供圖
深感防疫不易
“疫情發生后,我們能做什么?首先,我是一名普通居民,我需要按照防疫要求居家不外出,按時做核酸;其次,我是一名老師,我需要保質保量的完成網上教學,在學生需要我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在屏幕的另一端;最重要的,我還是一名黨員,我應該勇敢站出來,和醫護人員一起同疫情戰斗。”這是來自育才中學的志愿者康黎的防疫日記。本輪疫情發生后,作為黨員的康黎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1月21日,康黎由以前的藍色防護服升級成了“大白”,當天的任務是在核酸檢測點錄入信息。
“以前只在報道里看過,沒想到自己也穿上了防護服。”康黎說,第一次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頓時感覺喘不上氣,就算什么都不干,也隱約有一種累的感覺。
穿上防護服,康黎正式投入到工作中,不到半小時,隔離面罩已經一片霧茫茫,什么也看不清。“冬日的陽光讓包裹在防護服里的我汗流浹背,身體就像被抽空了一樣。”康黎說,以前只知道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很辛苦,但那僅僅停留在感官的認識,當自己親身經歷后,才真切體會到長期奮戰在一線的人有多么不容易。
徐李夢(右一)與王榆(左一)夫妻倆雙雙成為志愿者。受訪者供圖
“夫妻檔”同心抗疫
“我曾經做過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可以申請當志愿者嗎?”家住二郎街道恒基雍翠名門小區的徐李夢,看到小區業主微信群發出抗疫志愿者招募通知后急切地問。但她被告知,由于居住的樓棟已出現確診病例,按規定只能居家隔離,這讓徐李夢一直“耿耿于懷”。
徐李夢是九龍坡區市場監管局紀檢組干部,也是一名黨員,在疫情逐漸蔓延的兩周前,她就被組織選派到華巖鎮華福雅苑社區當志愿者,參與核酸檢測錄入工作。而他的丈夫,市文化旅游委干部王榆,被妻子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深深觸動。
7天后,他們居住的樓棟解封,夫妻兩人立即前往社區報到,雙雙成為志愿者。
徐李夢擔任核酸檢測錄入員,除早起準備、領取物資、對接醫生、準確錄入之外,還建立孕婦、網課學生優先通道,即檢即走。后來,她又主動當起了老師,培訓兩位新錄入員。在沒有核酸檢測任務的時候,她還積極參與小區卡點值守,幫助小區居民購買物資。
丈夫王榆同樣盡心盡職,在值守卡點的時候,不料右膝舊傷復發,他到小區診所輸液敷藥后,又一瘸一拐繼續上崗。
做志愿者的日子里,夫妻二人都默默給彼此加油鼓勁:“沒有社區大家庭,哪有我們的小家庭。”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趙紫東 通訊員 江秋悅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