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更好保護市民朋友的健康,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譚曉東教授結合病毒流行性特點,請每位市民朋友自覺守牢五點個人健康防線,共筑城市健康安全屏障。
一、兩點一線不扎堆,阻隔隱匿傳播
“綜合近期國內外有關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病學特點及代際傳播間隔時間的研究結果來看,與既往毒株相比,BA.5.2進化分支病毒載量較高,傳染性極強,最快不到24小時就能傳播一代,極易造成大面積傳播,疫情處置、控制難度較以往成倍增加。”譚曉東強調,疫情防控關鍵期,市民朋友不扎堆不聚集,可以有效降低傳播風險,防止疫情隱匿性傳播,擴散蔓延。
二、自我防護落實好,切斷感染鏈條
“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安全距離,是預防新冠病毒及各類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請大家一定要堅持做到。”譚曉東表示,堅持做好自我防護、盡可能切斷感染鏈條,不僅是保護自己,更是保護身邊人。此外,“場所碼”是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溯源的重要工具,在公共場所及人員密集場所活動時積極配合掃碼,能幫助疫情防控部門及時有效地開展精準溯源和風險排查,提高疫情防控防線的精準性。
三、核酸應檢盡檢,第一時間揪出病毒
譚曉東強調,由于存在感染病毒和病毒能夠檢出之間的時間差,只有在短期內反復檢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檢出感染者。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多輪常態化核酸檢測是十分必要的。務必做到“應檢盡檢”,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到“動態清零”,防控疫情蔓延。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出現發熱、干咳等癥狀應及時上報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四、主動報備要牢記,嚴防輸入性疫情
“落地檢、主動報備行程和健康信息、配合落實各項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是我們防御輸入性疫情的有效措施。”譚曉東提醒,居民主動向社區、單位報備高風險地區旅居史、風險人員接觸史等情況,不瞞報、不漏報。所有外地來(返)漢人員應在抵漢前7天內提前主動完成信息申報,在線填寫相關信息進行報備,并配合做好落地核酸檢測、居家隔離和健康監測等各項措施。
五、信息鑒別很重要,保持樂觀不恐慌
網絡時代可謂“人人都有麥克風”,如果自判能力不足、不能理智地鑒別不實信息或不良信息,就容易“跑偏”,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譚曉東建議,面對疫情相關信息,市民應重點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相關動態與信息,保持理智的認知和判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保持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團結一致做好防控工作。
疫情當前,大家既是命運共同體,也是責任共同體。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更快、傳染力更強、代際間隔更短的特點,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嚴密防線,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從加強個人防護做起。只有全體市民的大力配合,我們才能齊心協力盡快控制住疫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長江日報記者江夢晴 王春嵐)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