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深圳A股上市企業達400家,總市值超8.5萬億

導讀深圳在資本市場又達成了一個“里程碑”。11月22日,隨著矩陣股份(301365.SZ)登陸創業板,深圳市A股上市公司達到400家。按國內大、中城市排...

深圳在資本市場又達成了一個“里程碑”。

11月22日,隨著矩陣股份(301365.SZ)登陸創業板,深圳市A股上市公司達到400家。按國內大、中城市排名,深圳A股上市公司總量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第三。從總量來看,截至11月21日,深圳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約8.51萬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和證監會各轄區第二。

每100家公司上市用時大幅縮短

創業板上市公司數居全國第一

從最早的“老五家”到如今400家A股上市企業,深圳企業上市速度不斷加快。

從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開始試營業到2008年,深圳實現首個100家A股上市用時18年。此后,“深圳速度”不斷被刷新,第二個100家、第三個100家分別用時7年和5年。實現第四個100家A股上市企業上市時,深圳僅用時2年10個月。

據深圳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186家、創業板146家,上交所主板23家、科創板39家,北交所6家。其中,創業板上市公司家數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證監會各轄區第二。

“深圳企業上市量速齊升體現了區域營商環境具有的多項優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深圳產業創新活躍、龍頭企業帶動、民營經濟發達以及創投發揮的重要作用都是促推上市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余凌曲補充道,中興通訊、比亞迪、工業富聯等龍頭企業不僅自身創新動能十分強勁,還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鏈條上很多企業也發展成為上市公司。此外,民營經濟也構成了深圳A股上市公司的絕對主力。

數據顯示,在深圳全部400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上市公司占比高達81%;從市值看,截至11月21日,民營企業為深圳A股上市公司市值的主要貢獻者,占比約82%,遠高于北京、上海。

“深圳VC/PE機構數量多且活躍,形成了創新資本的良性循環”,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在創投方面,深圳是國內風投創投中心,許多企業在上市前都獲得了創投、風投的支持,也促進了深圳企業上市速度。

擬上市企業191家

后備資源力量儲備充足

深圳工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底,深圳擬上市企業191家,其中在輔導公司123家,在審公司68家(已過會、已注冊未上市21家)。

具體來看,擬創業板上市公司包括景創科技、致尚科技、達科為生物、曼恩斯特、光大同創等,擬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包括德明利、時代裝飾等,擬科創板上市公司包括深圳精智達等。

從行業分布看,深圳擬IPO企業大多數屬于新興產業類公司。其中,電子、通信、計算機、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生物、高端制造等行業公司超過25家,占比近九成。

為培育更多上市公司,11月15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深圳市關于進一步推動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下稱《若干措施》),提出對境內上市企業分階段、按進度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獎勵。

“深圳培育上市公司的‘后勁’最終還是取決于新興產業的培育情況”,余凌曲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

余凌曲認為,近幾年,深圳在半導體、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較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相比有所落后,需要深圳進一步發揮在創投發展、創新生態、金融產業發達等綜合優勢,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相關企業的競爭力。

此外,《若干措施》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到境外上市,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 A 股上市。

“鼓勵優質紅籌企業回歸 A 股上市屬于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國家戰略,深圳利用自身優勢條件率先落實,有效解決紅籌企業回歸的制度性障礙,在全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余凌曲表示。

《若干措施》也明確了深圳上市企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末,全市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超600家,新增首發募集和再融資資金超3000億元,上市后備企業累計超3000家。新增千億市值企業3-5家、百億市值企業10-20家,新增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超50%。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文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