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惡言不出口,茍語不留耳。——《鄧析子》
自己不惡語傷人,耳朵里就不會聽到不中聽的話。
人與人的關系一般都是以善報善,以惡報惡。言談也是如此。你若以惡語傷人,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你若不以惡語相向,他人也不會以惡語相對,也就不至于惡語污身。這是一個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一個道德修養問題。
02、人有逆天之時,天無絕人之路。——《醒世恒言》
人即便做了錯事,有違天道,但上天不會斷絕人的活路。
曾聽過這樣一段話,“那些從沒體味過人生一絲甜的人,早就在風霜雨雪的打磨中,變得不再相信了。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好人。不相信通過努力日子可以變好.....因為他們不信了,于是便再也爬不起來了。”遇到困難,請相信,窮則變,變則通,天無絕人之路。唯有相信,我們才有挑戰命運的勇氣。
03、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增廣賢文》
指聽到一些是是非非,不理睬就好。
古人有云:“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人自會有是非事。度不了他們,遠離或許也是一種最好的辦法。
04、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世說新語·品藻》
自己經歷著激烈的思想斗爭,思緒了很久,但最后還是相信自己的選擇。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待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塵世喧囂,人心浮躁,借以激勵自己,聽從本心,無問西東。
0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于己也。——《莊子》
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贊同自己,而厭惡別人反對自己。
人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接受不好聽的;都喜歡聽別人夸獎自己的,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這是人之常情。但“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話雖然說得刺耳,有些批評可能火辣辣地燒心,但只要是忠懇有益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舒服,去接受正確的批評、建議、意見,這能夠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
0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禮記·中庸》
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諺語云,“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因此,在漫長而艱辛的奮斗過程中,我們應堅定不移的努力,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上天定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
07、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小窗幽記》
通達生命之道的人即便處在懸崖邊緣還能夠返身離去,凡夫俗子則沉溺在世間的苦海中無法自拔。
人生短暫,精力有限,永遠別拿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面對無聊的人或事,學會“算了”,畢竟“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這不是一種怯懦,而是及時止損。
08、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儒林外史》
接濟困境中的人一斗米,如同雪中送炭,但如果給予的太多,反倒使人貪得無厭。
世界上什么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懂“良心”兩個字。有些人習慣了索取,你幫他十次,他記不住;你半次不幫,他便抹殺你之前的所有,只記恨你的過錯。這類人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面對如此巨嬰,請及時止損。
09、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文心雕龍》
形容掌握很多支樂曲之后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后才懂得如何識別劍器。
我們常聽一句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深以為然!“天才”,不過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駕輕馭熟的背后,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艱苦練習。
10、人犯一茍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圍爐夜話》
人只要有了隨便的毛病,這個人便無法振作了。一個人的心性只要流于俗氣,就是用藥也救不了了。
人一旦沾染俗氣的毛病,那么他眼中的世界將處處充滿物質與功利。試想一個胸中無物、心浮氣躁、功利庸俗的人,又如何能將日子過得趣意盎然呢?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