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業推123億美元債重組框架:擬債轉股、發新票據化債,未獲債權人小組支持

導讀原標題:佳兆業推123億美元債重組框架:擬債轉股、發新票據化債,未獲債權人小組支持出品|搜狐地產&焦點財經出險22個月,佳兆業終于拿出了...

原標題:佳兆業推123億美元債重組框架:擬債轉股、發新票據化債,未獲債權人小組支持

出品|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出險22個月,佳兆業終于拿出了初步債務重組方案。

10月17日晚間,佳兆業發布公告稱,過去數月,債權人小組方面與公司緊密合作,對集團的財務和運營狀況進行了深入的盡職調查。各方交換了一些初步重組方案,但迄今尚未就123億美元境外債重組達成最終協議。“對于本公司提案包含的某些條款,債權人小組表示其并不支持。”

此外,佳兆業基于市場復蘇、處置資產順利的理想狀態下預計,未來十年可產生820-990億元現金流。

這部分現金流在償還境內債務的本金、利息、其他財務擔保后,留給用于償還境外債的資金600-750億元,不能覆蓋佳兆業近900億元的現有境外債。

初步重組框架

2021年12月20日,佳兆業宣布債務違約,稱優先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總額約為117.8億美元。同時,佳兆業宣布對尚未支付的優先票據進行制定全面債務重組計劃,但推進節奏緩慢,長時間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態。

根據最新公告,截至2022年12月末,佳兆業境外有息負債約123億美元。其中包括優先票據未償本金約115億美元,永續資本證券未償本金約2億美元,以及其他有擔保及無擔保債務約6.5億美元。

“持有上述123億美元債務35%本金總額的投資人組成了債權人小組”,佳兆業透露,目前已經向債權人小組提出了初步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據了解,該初步重組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債轉股,擬將一定數量的現有債務轉換為公司股份。二是發新債,擬將剩余債務兌換為新的以美元計價的新票據。三是出售資產。佳兆業稱,將若干資產處置所得款凈額,包括集團現有項目中的一系列舊改項目,作為償還新票據的額外資金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面只是重組框架,佳兆業未透露債轉股、發新債的具體數額,也未提及任何增信措施。而此前,無論是恒大還是旭輝、禹洲,均在初步重組方案中公布了詳細計劃。

不僅如此,佳兆業還未透露債權人對該重組方案的支持數據,僅表示“目前尚未與債權人小組就境外重組條款達成最終協議,對于其提出的重組方案中的某些條款,債權人小組并不支持。”

歷時22個月,佳兆業終于推出了債務重組初步方案,但外界仍無法判斷距離重組成功還有多少距離。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已有債權人對佳兆業失去耐心。一家新加坡對沖基金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針對佳兆業的清算呈請,指控其未償還1.7億元的境內債券。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搜狐財經指出,佳兆業被債權人申請清盤,可能與其境外債重組溝通過程不順利,而導致境外投資者失去信心和耐心有關。

“債權人不可能永遠地等,提出清盤呈請是在給佳兆業施加壓力”,黃立沖對搜狐財經如是道。

此后,上述清盤呈請歷經兩次延期。9月27日,佳兆業還向高等法院提出申請撤銷呈請。在最近一次的聆訊會上,香港高等法院將清盤呈請及撤銷呈請的聆訊進一步押后,“待各方提交進一步證據。”

10月16日,佳兆業進一步透露,清盤呈請及撤銷申請的聆訊已延后至2024年2月6日。

未來與藍圖

除了境外債,佳兆業還公布了境內債情況。截至2022年12月末,其境內有息負債約506億元,其中363億元為項目層面負債。另外,佳兆業給合營企業、聯營公司負債提供的財務擔保約238億元、對附屬公司、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境內負債提供的財務擔保約為210億元。

在本次公告中,佳兆業基于現有土儲及資產情況,對未來10年的現金流情況進行了預測。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佳兆業土地儲備達2646萬平方米,當中大灣區土地儲備約1616萬平方米,占整體土地儲備的61%,且深圳及廣州的土地儲備占比達大灣區市場的37%。

對于下一步計劃,佳兆業稱,“將繼續堅守其企業及社會責任,盡最大努力確保物業交付予購房者。”

佳兆業官微顯示,今年1-9月,其在深圳、廣州、上海、重慶、東莞等地累計交付42個項目,約2.7萬套房源,已超過去年全年總交付量。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