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世界杯足球賽即將于11月下旬在卡塔爾開幕,而主賽場是卡塔爾最大規模的體育場——盧賽爾球場,這座球場由中企承建,因此,卡塔爾駐華大使杜希米在近日接受采訪時,特意就此事向中方表達了感謝。
同時,杜希米大使還明確指出了中國和卡塔爾多年來不斷擴大合作方向、開展深度交流的良好外交格局。他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卡塔爾開設業務,這些企業廣泛參與到了卡塔爾的重大國家項目當中。
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2021年兩國雙邊貿易總額高達170億美元,卡方希望與中方繼續在貿易投資、體育等領域深化合作。他特別強調了近兩年來雙方在液化石油氣領域的深度合作,指出該領域是兩國合作的基石。
最后,杜希米大使再次表明了卡塔爾希望加入上合組織、盡快獲得正式成員國的資格,以進一步加強兩國和平與安全以及發展經貿、人文關系的合作意愿。杜希米大使的這番表態,特意指出了以下兩點。第一,是和中國的液化石油氣合作;第二,是卡塔爾希望加入上合組織。
兩件事情,一個關系的是卡塔爾的經濟發展,另一個關系的是卡塔爾未來的國家安全,兩件事,都和中國息息相關,所以卡達爾正在著重加深同中國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加入上合這一步棋,它意味著卡塔爾對于未來自身地緣戰略的轉變。
首先在能源合作上,眾所周知,我國進口石油占比雖高達70%,但天然氣卻僅有40%,我國龐大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產業發展格局都決定了中國的能源安全需要尋求多樣化。
在天然氣進口領域也是一樣,中國天然氣進口國中,第一位是澳大利亞,第二位是美國,第三位就是卡塔爾,而目前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有兩個趨勢,第一,是出于環保要求,清潔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天然氣需求量也水漲船高。
出于對能源安全的考慮,我國在進口上不再單一依托于管道天然氣,也開始向船運的液化天然氣,也就是LNG傾斜。今年三月,我國在江蘇沿海開始了全球最大的LNG儲蓄罐建設,同時,中國LNG運輸船產業也蓬勃發展,這更加凸顯未來中國LNG進口量的擴大趨勢。
而澳、美、卡塔爾三國對華進口天然氣,都是LNG,澳美當前的對華關系,不言自明,指望這兩國來幫忙參與中國的能源安全,基本上是很難保證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因此,卡塔爾和中國的天然氣合作至關重要。
杜希米大使此次也強調了天然氣領域的合作,稱卡方希望借此機會不斷擴大對華能源合作。兩國2020年一年就簽署了四份能源合作協議,去年卡塔爾又和中海油簽署了長達14年、每年350萬噸的天然氣進口協議,兩國能源合作的未來可見一斑。
只是如此以來,美澳心里就不痛快了,因為卡塔爾與中方的互惠合作越深入,兩國關系就越牢固,同時,這也意味著美澳想拿能源來要挾中國的想法,注定會落空。
其次,是在加入上合組織這件事上,卡塔爾的意愿,實際上代表其在地緣戰略上正在試圖脫離部分受制于西方的海灣集團。2017年,海灣多國以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破壞地區安定”為由斷絕了與其外交、交通和經濟上的聯系。
幾百年的好兄弟一下變成了潛在敵人,讓這個人口200多萬、面積僅1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陷入了空前的不安全感,直到2021年在美國、科威特斡旋下才恢復關系,外界普遍認為沙特、阿聯酋等國針對卡塔爾的理由并非是所謂支持“恐怖主義”,而是卡塔爾和伊朗的親密關系。
卡塔爾埃米爾阿勒薩尼曾稱贊伊朗在中東地區局勢上具有穩定性作用,這等于是一個巴掌扇在了頻繁打擊胡塞武裝的沙特臉上,因此招來了沙特的敵視,但卡塔爾本身奉行的就是多元外交,其一邊和伊朗改善外交關系,另一邊境內還有中東最大的美軍基地。
站在現實的角度來看,卡塔爾的做法本身就是最典型、最恰當的小國生存戰略,然而,當前中東復雜的地緣博弈卻容不下卡塔爾的這種“左右逢源”。
漸漸地,卡塔爾發現能夠容下自己、和自己價值觀相符的國際政治合作組織,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合組織,正如伊朗總統萊西最近所說的:“上合組織是多極世界力量中心之一”。作為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原則的開放性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從不追求政治博弈和單極戰略,倡導不結盟觀念。
這完全符合卡塔爾開放、追求多元合作的外交觀念,因此卡塔爾希望加入上合來更好地參與亞洲事務,目前該國已經是上合組織的對話伙伴國。
總的來看,中國和卡塔爾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對于卡塔爾來講,在美國盟友基礎上,與中國發展深度關系,有利于其在對外經濟和國際事務合作上保持平衡,創造良好外交局面。對于中國來說,在卡塔爾這一中東重要經濟中心開展合作業務,也有利于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海灣地區的認同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