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際局勢波譎云詭,在不少西方國家的煽動下,俄烏局勢的走向逐漸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而這或許也是危險到來的預兆。
然而鑒于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俄烏沖突中反俄的堅定立場,可以說即便在俄羅斯明確表示長期開放對話窗口的基礎上,也不能指望這些將反俄當作是“政治正確”的國家能夠做出切實舉動來緩和當前局勢。
但倘若放任局勢繼續升級只會將俄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因此,現在就需要一個在國際社會頗具影響力的國家促進俄烏和談。而美國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近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再次向中國發出呼吁,稱“美國需要中國”。
據《觀察者網》報道,克里在接受英媒采訪時,明確表示,在氣候問題上,美國需要和中國繼續展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克里今年首次向中方發起對話請求了。
在佩洛西因不顧勸阻執意竄臺后,中美之間包括氣候合作等方面的交流通道均被暫時關閉,隨后,克里便頻繁地呼吁中方重啟對話。說白了,一方面,克里是拜登親封的氣候特使,但另一方面,氣候問題也是拉近中美合作的重要話題之一。
此前,中美關系陷入僵局時,也是克里主動訪華尋求破冰,而克里在前段時間的呼吁,除了氣候問題外,更多的是想要借此試探中方的態度。而現在,時隔數月,克里再次發聲,或許也不僅僅是單純為了在氣候問題上和中國展開交流。
結合當前的國際局勢,克里此次的呼吁,很有可能是想要尋求與中國展開討論,以此來緩和俄烏局勢。從美國的角度出發,烏克蘭每日的軍事、經濟需求都在增加,而美國的武器庫存正在被“搬空”。
據《路透社》報道,現在美國正在考慮提供給烏克蘭一批存放了數十年的老舊武器,不清楚那些武器是否還能正常使用,但這也更加說明了,美國或許已經開始疲于向烏克蘭“輸血”了。此外,俄烏局勢再升級下去,或許還會波及到美國自身,影響到美國的經濟發展。
因此,美國現在的援烏立場或許已經開始搖擺,并且想要為俄烏和談尋求空間。據德媒報道,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也自稱將在11月份率團訪華,而訪華的目的,很有可能也是想要與中國共同尋求緩和俄烏局勢的方法。
結合美國近期的舉動,以及德國的動向,克里在當前局勢緊張的時刻尋求與中國對話,或許也是想要盡快恢復中美之間的對話通道。
從俄烏沖突爆發至今,中國始終堅持自身立場,呼吁各方以理性的態度處理分歧、通過和談化解危機。
而美國現在主動表露出想要與中國重啟對話的態度,這不僅說明對于美國而言,俄烏局勢或許已經在失控的邊緣,還能看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但對話的重啟從來都不是由美國一方說了算的,此前對話的關閉是因為美國對華立場的嚴重錯誤,現在若是想要再次和中國展開交流,就需要美國用務實的態度履行對華承諾。
據《中新社》報道,早在克里發出呼吁前,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曾明確表示,美國需要糾正錯誤的對華認知。
說到底,中方早就有過警告,要求美國用切實行動做到此前拜登所承諾的“四不一無意”,即不尋求新冷戰、不干涉中國內政、不利用同盟反華、不支持“臺獨”,無意挑起與中國的沖突。
退一萬步講,即便克里此次呼吁對話中國沒有其他的含義,那在氣候領域的合作,中方也早有表態。汪文斌曾強調,中國一向積極參與治理全球氣候問題,并積極為他國提供幫助。
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僅僅只是暫停了和美國的部分對話與合作,但并沒有停下為全球氣候做貢獻的步伐。可以說,中方早已有言在先,現在美國想要恢復與中國之間的通話,無論是在氣候合作方面,又或者是在其他更深層次的國際領域的商討,都必須建立在美國恪守承諾的基礎之上。
總而言之,現在克里再次發出呼吁,或許是美國軟化對華態度的一個信號,但中美是否能夠恢復通話,關鍵還是在于美國接下來的對華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