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至今已有半年多的時間,但局勢卻沒有絲毫緩和的跡象,反而朝著更加危險的方向發展,甚至把世界推向了核戰爭的邊緣。
據塔斯社報道,日前俄外交部擴散和軍備控制司副司長奧斯坦丁,在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懷疑某些西方國家計劃向烏克蘭提供“臟彈”原料。
據悉,“臟彈”是一種國際禁用的放射性炸彈,雖然不會像傳統核武器那樣產生核爆炸,但卻會在爆炸后釋放出大量的放射性顆粒,引起災難性的生態破壞。
俄“三防”部隊司令基里洛夫更公開指責烏克蘭意圖使用“臟彈”的行為危險——“臟彈”爆炸后的放射性同位素會在大氣中擴散1500公里,這會導致俄羅斯的鄰國,如波蘭也無法幸免于難。
不過,烏克蘭并不愿默默接受俄羅斯的指責,美英等西方國家還發表了聯合聲明力挺烏克蘭。
這也讓這場“臟彈”風波愈演愈烈,現如今已經鬧到了聯合國,顯然是雙方都不肯善罷甘休,希望借此給對方造成損失。
一、俄羅斯態度篤定,步步緊逼
早些時候俄方在與美、英、法、土進行電話會議時發出重要預警:烏克蘭可能做好了使用“臟彈”的準備,次日基里洛夫在公開發表聲明時也憂心忡忡地表示到,烏克蘭制造“臟彈”的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俄方的其他高級官員也都紛紛對此表示擔憂。
事實上,這場“臟彈”風波可以追溯到今年更早時候。6月烏克蘭一名市議員呼吁澤連斯基應趕緊安排制造100~150枚核彈和“臟彈”,還提出了要組建50~100個破壞偵查小組,將“臟彈”安置在莫斯科等地軍事設施附近的瘋狂想法。
雖然不少人認為這名議員只是在“口嗨”,但俄國防部卻聲稱掌握了基輔計劃利用“臟彈”嫁禍俄羅斯的情報,俄衛星通訊社也對此作出報道,稱來自多個不同國家的可靠人士都提到了這一計劃,并指責烏克蘭有意掀起一場強烈的反俄運動。
此外,有來自俄羅斯的核專家也提到北約對烏克蘭的幫助——英國近日為烏克蘭提供的清理水雷的水下潛航器就可以用于攜帶“臟彈”,且英方也極可能向烏克蘭提供了裂變材料甚至是小型戰術核武器。
除了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對烏克蘭使用“臟彈”的擔憂之外,俄常駐聯合國代表還在向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出的函件中做出承諾: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俄都不打算在烏使用核武器,俄領導層也沒用談起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并且俄方還提出了要將此信件作為正式文件在聯合國散發的要求。
俄羅斯的表態不僅是為了給各國吃下一顆定心丸,也是以退為進,對聯合國施壓,迫使他們采取更公正的態度介入烏克蘭“臟彈”風波,同時也是在對北約國家作出警告——如果他們真的有幫助烏克蘭制造“臟彈”的計劃,趁早放棄為妙。
二、烏克蘭堅決否認,北約公開挺烏
烏克蘭面對俄羅斯的指責反應十分激烈,澤連斯基暗指俄是故意嫁禍烏,稱“如果俄指控基輔正在準備什么,那意味著俄羅斯已經準備好了一切”,甚至為了自證清白,烏克蘭還邀請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前來訪問調查。
之前與俄方通話的美英法三國也在電話會議結束后發表聯合聲明,明確拒絕俄羅斯有關烏克蘭的虛假指控,還懷疑俄羅斯是在試圖尋找將沖突升級的借口,還有美專家也提出質疑,稱俄羅斯是有意恐嚇幫助烏克蘭的國家,緩解當前面臨的軍事壓力。
目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已接受了烏克蘭的邀請,相信在調查結果公布之后,也能暫時平息這場沸沸揚揚的“臟彈”風波,但平息一場風波不難,想要平息日益緊張的俄烏沖突就不簡單了。
三、北約仍在煽風點火,俄羅斯態度依舊強硬
目前北約“堅定正午”核威懾演習正式開始,預計于10月30日結束,參加這場演習有14個國家共出動60架戰機,地點為英國北海和比利時上空,然而北約的核演習還尚未結束,美國防發言人卻透露消息稱:俄方已通知美國即將進行年度軍事演習,其中包括核演習。
雖然美軍方堅持稱此次俄羅斯演習只是例行的年度演習,但同時也不否認美方會密切關注俄方的行動。當然美國會有如此謹慎態度并不出人意料,因為俄擺明了是與美方針鋒相對,所以才會與北約同時進行核演習。
首先,這次美俄兩國都是早有準備。
“堅定正午”也是北約年度例行演習,但美國卻首次在該演習中派出B-52戰略轟炸機,北約秘書長更是公開表態稱,只有繼續加強北約力量,才是避免局勢升級的最佳策略,威脅之意可謂溢于言表。
而俄羅斯則是直接發布了禁航公告,計劃在10月26日至29日期間試射核導彈秀肌肉展示核威懾能力,此番回應可以說是干脆利索,根本不把北約的威脅當回事。
其次,美俄意圖強化核威懾能力。
前不久古特雷斯對各國發出警告:核風險處于冷戰以來最高點“因為核武器都不可控性,各國一直都在極力避免核戰爭”,但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俄雙方互不讓步,更是數次意圖強化核威懾能力一退對方。
比如“正午演習”就是北約各成員國配合美國對俄羅斯展開核威懾的一種手段,而俄方的強勢回應也再一次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如果雙方在核武器問題上互不相讓,會導致核風險不斷攀升,甚至讓世界再度回到冷戰時期的核陰影中。
美俄并非不知當前風險,但卻很難做出讓步,尤其是俄羅斯,不僅要面對俄烏沖突的壓力,國內環境也復雜嚴峻。
周二普京就在公開講話中對各級官員作出重要指示:不僅針對特別軍事行動,也針對幾乎所有領域的工作,要有更強的緊迫感,對局勢和總體情況做出現實評估;俄總理米舒斯金也在召開會議時提到:要在醫療、工業、建筑、交通和其他系統部門之間建立有效合作。
1、俄發展現狀。
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對俄實施了大量的制裁,但該國經濟并沒有一蹶不振, IMF也在10月11日發布的新一期經濟報告中,對俄方經濟發展表現出了一定的向好期望,稱該國經濟萎縮狀況并沒有先前預期嚴重,反而展現出了不錯的韌性。
彭博社從預測俄羅斯上半年的GDP會下降10%,但到了8月份卻被修正下降4.7%,盧布匯率也在初期大跌后一路上漲,通脹率則從4月創記錄的17.8%下跌至14.1%,預計到今年年底會跌至12%。此外,今年9月,普京也提到俄羅斯的失業率已經降到了3.8%。
2、不平衡的產業發展和不可忽視的制裁風險。
盡管俄羅斯的經濟萎縮狀況沒有預期嚴重,但仍有很多問題是值得關注的,要知道俄羅斯經濟發展嚴重依賴于能源出口,再加上這段時間能源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所以令俄羅斯保持了相對好看的經濟數據,但是長久以來,俄羅斯的許多產業都依賴于進口,以汽車制造業為例,今年上半年,俄羅斯車輛生產降幅高達40%,其中第2季度降幅已經接近63%。
能源出口是俄羅斯緩解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卻無法幫助俄羅斯擺脫當前的困境,可以看到的是,盡管歐盟普遍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危機,但仍然沒有動搖減少額能源進口的決心,先是8月份禁止進口俄煤炭和固體化石燃料,又預計到12月份大規模減少石油進口,而之前“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更是令俄歐能源合作之日遙遙無期。
而且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極為落后的,這對該國的總體發展影響很大,制裁更是令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頻繁受挫,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訪時,就指責西方國家掠奪了俄羅斯大量的黃金以及外匯儲備,而在這之前,歐盟更是公開提出要把已凍結的俄羅斯資產全部轉移到烏克蘭。
還有俄羅斯的海上運輸業務也深受制裁的影響,以《勞埃德船舶日報》提供的數據為例,今年第三季度停靠在歐盟港口懸掛俄國旗的貨船次數僅有107次,去年同期為1042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歐盟不允許與俄船級社進行所有交易,為此有不少俄商船會選擇將貨物運至土耳其,然后搬到懸掛其他國旗的貨船上。
3、新挑戰也是新機會。
俄羅斯當前所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但一旦能夠挺過這段發展時期的陣痛,收獲也相當可觀。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的經濟一直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也缺少一個真正破釜沉舟的機會來大洗牌,而現在俄羅斯面臨著西方世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制裁,這反而讓他們有機會進行更加深刻的經濟改革,推進技術發展。
而且,歐洲市場雖然龐大但并不能代表世界市場,以俄羅斯的貨船為例,雖然在過去幾個月里很少在歐盟港口看到俄羅斯貨船的蹤跡,但俄貨船停在土耳其港口、中國港口的次數均有不同比例的增長。
不過,俄羅斯在經濟發展方面落下的功課終究是太多了,就算能采取一些措施改善經濟,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但有一點是俄羅斯目前在加快步伐努力的事情,那就是俄羅斯經濟去美元化。
之前普京在參加會議時發表講話時就提到,美元、歐元、英鎊已經失去了信譽,俄羅斯正在采取措施擺脫對其依賴。目前俄羅斯正在逐漸做到這一點,比如使用盧布和人民幣支付天然氣。
總之,俄羅斯現在所面臨的考驗是極其嚴峻的,這也要求他們全國上下必須同心協力才能闖過當前的難關,正如普京所說:每個人都要把心思放在有意義的工作上,而不是固守標準的官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