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是友誼的試金石,在能源危機等問題面前,馬克龍不僅批評高價出售天然氣的美國和挪威等國失去了“友誼的真諦”,還和德國朔爾茨政府吵了起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西方學者皮埃爾?阿夫里勒表示,由于外交政策的不同,法國和德國這兩只歐盟“領頭羊”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法德關系已經變得很糟糕。
阿夫里勒說出這番話是事出有因的。在近日舉辦的歐洲領導人峰會上,是否繼續對俄羅斯天然氣限價又成了各國領導人爭論的焦點。
在經過長達11個小時的拉鋸之后,雖然歐盟成員國都認為現在的天然氣必須降價,但他們在解決方法上卻沒法達成一致。
法國總統馬克龍認為,歐盟國家應當團結一致,共同對俄羅斯天然氣發起限價;而德國總理朔爾茨卻認為,對俄能源限價并不是一個好的舉措,這可能會逼迫俄羅斯把能源出口到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
由于法德兩國的矛盾無法調解,這場歐洲領導人峰會只能帶著遺憾閉幕。而且在會后,德法兩國開始打起了“嘴仗”。
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德國此舉就是在搞孤立主義,想把自己從歐盟中“孤立”出去,這對德國和歐盟而言,都不會有任何好處。
而德國方面也不甘示弱,德國政府宣稱,一直以來德國都同歐盟各成員國團結在一起,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由于他們互不相讓,德法兩國的矛盾和分歧也被持續放大。為了表示不滿,德法都把目光瞄準了即將到來的部長級定期會議,他們拒絕立刻出席,并且把會議延期到了2023年1月份。
面對德法兩國的“賭氣”行徑,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警告,就當前的情況而言,分歧已經成為了歐洲負擔不起的“奢侈品”。
米歇爾的話并沒有錯,當前的歐洲國家普遍面臨著通貨膨脹、能源危機、制造業外流、經濟萎縮等困局,并且時刻被俄烏沖突牽動著神經。
同時,美國還在吸著歐洲的血,其不僅吸納了歐洲流出的大部分工業和熱錢,還以高出市場三四倍的價格向歐盟出口天然氣,這讓本就麻煩不斷的歐洲進一步雪上加霜。
而一旦德法這兩只歐盟“領頭羊”真的鬧掰,斗爭升級,那歐洲的情況只會更糟糕。
事實上如今歐盟內部早已滋生出了無數條小裂痕,只要德法開始對立,這些小裂痕立馬就會發展成大問題,可能會讓整個歐洲元氣大傷。
若法德不睦、俄烏沖突都長期持續下去,歐盟四分五裂是遲早的事,而一個松散的歐洲是更沒有能力和底氣來應對美國等世界性大國的。
不巧的是,德法之間的分歧絕不僅僅存在于表面,也不只是存在于對俄限價等問題上。他們之所以會產生矛盾,主要是因為兩國對外政策的理念大相徑庭。
目前來看,法國更注重于維護歐盟內部成員國的一致,而德國則把自己利益放在了其他成員國利益之前,這是法德分歧的根本。
就如在天然氣補貼一事上,歐盟各國普遍面臨著能源危機,但沒有幾個國家能像德國一樣對國內天然氣消費進行高額的補貼措施。
德國朔爾茨政府計劃在2023年,用2000億歐元的財政支出補貼德國企業和德國民眾,這對其他歐盟國家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為一旦德國這樣做了,德國民眾就會認為有人為自己兜底,對天然氣的消費極有可能陡然增加,而歐洲的天然氣本就稀缺,屆時會更加供不應求,從而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
這樣一來,德國以外的歐洲國家要么選擇負擔更高的能源價格,要么就等著徹底“斷氣”,冬天無法取暖。
對其他歐洲國家來說,德國不顧歐盟統一政策,私自對天然氣進行高額補貼的行為無異于是以鄰為壑。
而與德國不同的是,法國政府呼吁歐盟成員國團結在一起,向美國和挪威等天然氣供應國發起集中采購壓低價格,并對俄羅斯的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
若這些方案可以成功推行,那歐盟國家都能得到實惠;若這些方案遭到失敗,那歐盟國家也是有難同當。
在法國看來,歐盟應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國都要保持溝通與合作,共同應對此次能源危機。
但令法國沒想到的是,德國這個昔日一起通力合作的伙伴,竟成為了法國推行這些政策的最大絆腳石。馬克龍因此憤怒地稱德國在搞“孤立”,破壞了歐盟的“絕對團結”。
事實上,哪怕德國自身利益置于其他成員國的前面,他們的日子過得也并不好。
前段時間,普京曾點名批評德國,稱德政府把為北約履行義務的優先度放置在為德國人民謀福祉的前面,這是非常錯誤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