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十月二十四日,《澳大利亞人報》刊文稱,澳大利亞前國庫部長、前任駐美大使喬·霍基在出席活動時發表了一番相當驚人的言論。霍基稱,近期美國政府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展開了新一輪的制裁,而中方則可能會通過削減對美出口銅礦、鋰礦、鎳礦和稀土等關鍵礦產來對美國進行報復。霍基稱,“如果中國現在僅僅是收緊水龍頭,那么美國就會立馬發瘋。”為了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霍基建議美國國防部增加對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開采投資,從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根據澳方媒體的公布,中國的鋰礦儲量極為豐富,已探明儲量多達三百萬噸。而鋰礦又是制造鋰電池的必需品,隨著智能化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普及與發展,世界對鋰礦的需求正在飛速增長,鋰礦也被一些經濟專家稱為“白色石油”。中國的稀土產業的規模和技術,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在今天,先進芯片的生產離不開稀土,軍艦和戰機上使用的相控陣雷達需要稀土作為原料,軍用高功率紅外探測器的制造也離不開稀土。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霍基的言論的確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旦中國切斷或削減對美國的稀土礦、鋰礦等關鍵礦產的供應,勢必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重創。只不過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這種行為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中方以大局為重,因此一直沒有用關鍵礦產作為武器,來回擊美方的無理挑釁。
資料圖:澳大利亞前國庫部長及駐美國大使喬·霍基(圖片來自《環球時報》)
針對霍基發表這番言論,很多媒體人認為他的主要目的,還是渲染“中國威脅論”,吸引美國將投資重心轉向澳大利亞。霍基曾經擔任駐美大使,之后又在華盛頓特區經營一家咨詢公司。有傳言稱霍基旗下的這家公司得到了澳大利亞政府的大筆資助,因此各方普遍相信,霍基是澳大利亞政府安排在美國的說客。而霍基在此時渲染中方可能會削減乃至切斷對美國出口重要礦產,顯然就是在利用美國政府濫用制裁,擔心被中方報復的心理,編造散布中國威脅論,從而誘使美國將更多的資源轉移至澳大利亞。而美國政府顯然也有類似的擔心,早在今年八月,美國總統拜登就宣布要給予澳大利亞“關鍵礦產替代國家優先地位”,計劃將礦產投資轉移至澳大利亞。
今年8月,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唐·法雷爾與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圖片來自《環球時報》)
不過這種想法終究是一廂情愿,中國在重要礦產上的地位是澳大利亞所無法取代的。首先,中國的相關礦產儲量就是澳大利亞所望塵莫及的。以稀土為例,中國已探明稀土儲量高達四千四百萬噸,位居世界第一;而澳大利亞已探明的稀土儲量只有四百萬噸,是中國儲量的零頭。第二,中方開采技術領先、基礎設施條件好,并且擁有更加成熟的產業鏈。此外,目前澳大利亞通貨膨脹嚴重,能源價格飆升,勞資沖突非常尖銳,不利于礦產開發。綜上所述,讓澳大利亞取代中國的幻想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只是個別政客和野心家的一廂情愿罷了。如果美國強行讓澳大利亞取代中國的地位,那么就會造成美國民用電子產品價格飆升,軍用尖端設備全面短缺,最終只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早在霍基提出這番繆論之前,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就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出口管制,對中方企業進行無理打壓的行為。毛寧指出,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是在市場規律和企業自主選擇之下產生和發展的,這是經濟規律,不以個別國家、組織和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美國政府出于政治目的,肆意破壞供應鏈,是損人不利己的錯誤行為,只會讓目前本就困難重重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