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烏戰場發生了一件大事:
美國第101空降師派遣4700人的作戰部隊已經進入羅美尼亞境內,這是二戰之后第101空降師被首次部署在歐洲方向。
足以可見,美國早已經做好了直接出兵干涉俄烏戰爭的準備,這就意味著美國有可能和俄羅斯發生直接沖突。
俄烏戰爭已經警醒了中國,如果美國向臺灣派駐地面部隊,我們會應對嚴峻局面嗎?
早在2020年,美國陸軍的一名上尉軍官就曾經在陸軍雜志《軍事評論》上發表文章:美軍應該派遣4個師的兵力協防臺灣。
關于是否會派遣地面部隊協防臺灣這個話題,已經成為了老生常談,今天我們就從實力角度來看一看美軍有沒有能力協防臺灣。
一:美軍有能力派遣陸軍部隊嗎
現在,美軍滿打滿算還有11個師的陸軍主力部隊,國民警衛隊也有8個師的作戰部隊,可以說美國陸軍的規模已經到了歷史的最低水平。
美軍負責亞太地區作戰的是第8集團軍,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熟悉,第8集團軍就是當年和我志愿軍在朝鮮作戰的美軍主力集團軍。
其中在韓國部署的第2步兵師是距離中國最近的美陸軍主力部隊,擁有2個裝備數百輛“斯特瑞克”裝甲車的旅級戰斗隊。
在阿拉斯加的第11空降師是美軍最新成立的空降部隊,也下轄有2個旅級戰斗隊。
在夏威夷的第25步兵師也是一支美軍主力部隊,該師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和我志愿軍部隊打得難解難分。
可以說,美軍相當一部分陸軍主力部隊都集中部署在了亞太地區,美軍在本土也部署了數量不菲的主力部隊,比如騎兵第一師如。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快速完成在重點地區的部署。
雖然說美軍在亞太地區的作戰部隊已經超過了4個師的作戰部隊,但是有實力不代表有能力。
二:美軍有能力突破解放軍的封鎖嗎
在8月份的對臺實戰演習中,解放軍已經展示了自己的封鎖能力,可以說,封鎖能力是解放軍以非和平手段解決臺海問題的基礎能力。
如果美國想要派遣4個師的作戰部隊進入臺灣,除了駐韓第2步兵師之外,還需要從夏威夷、阿拉斯加、甚至美國本土調集大量的作戰部隊增援。
這些作戰部隊需要大量的兩棲作戰艦艇和大型戰略運輸機進行投送,雖然美軍的投送能力非常強大,但是美軍不得不面對一個基本事實。
美軍有能力突破解放軍海空兵力的阻攔嗎?
對臺封鎖演習中,解放軍派出了大量的054A導彈護衛艦、052C和052D導彈驅逐艦進入臺灣所謂的12海里“領海”,將臺灣團團包圍。
解放軍火箭軍導彈旅的東風-21D和東風-26兩款主力反艦彈道導彈組成的火力攔阻網也有能力在臺灣以東阻擋美軍援兵。
這兩款導彈被美軍稱作是“航母殺手”,不僅可以用來攻擊航母,也可以攻擊大型兩棲登陸艦艇。
這就是說美軍有可能在航渡過程中就遭受很大損失,基本上沒有進入臺灣島的能力。
三:美軍將陷入“兩難境地”
美軍歷來對派遣地面作戰部隊投入作戰行動非常謹慎,在科索沃戰爭中,美國寧愿對科索沃進行將近3個月的狂轟濫炸也不愿意派遣地面部隊投入戰斗。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連續開展了42天的高強度空襲才派遣地面部隊投入戰斗。由此可見派遣地面部隊從來都不是美國的第一選擇。
臺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任何外國軍隊進入臺灣就意味著入侵中國領土,這是我們早已經向美國表明的態度和底線。
雖然美國一直打“擦邊球”來挑撥離間,不是竄訪臺灣,就是派遣軍用飛機以“維修”、“中轉”等等的名義進入臺灣。但是美國從來不敢光明正大地以美國政府的名義進行上述不法活動。
美軍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臺灣將意味著美國徹底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也就意味著越過了我們的底線和紅線,因此我們將采取任何軍事措施應對挑釁,將不會有任何道義風險。
四:我們以不變應萬變
對于中國軍隊來說,從來沒有主動挑釁別人的習慣,但是不意味著我們不采取主動措施來應對風險。
我們不變的策略是繼續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來保護自己的領土完整,現在解放軍的作戰范圍已經覆蓋到第一島鏈。
暫時還無法徹底改變我們的防守態勢,美軍在島鏈外廣闊海區和空域的機動能力還沒有受到限制。
因此,有必要將我們的防線向前推進到第二島鏈甚至第三島鏈,如果美軍敢派遣運輸船只啟程,在裝載之初就要受到解放軍的火力威脅。
現在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對第二島鏈的控制能力還比較薄弱,我們拿事實來說話,空軍轟炸航空兵師列裝的轟6K和轟6N兩款主力轟炸機沒有隱身能力,這就導致突防能力比較差。
第一島鏈上遍布對手的戰斗機,僅沖繩嘉手納基地的F-15C戰斗機的數量就超過了70架以上。
轟6K和轟6N轟炸機很難完成突防任務以打擊對手的重要目標,因此必須發展具有隱身能力的戰略轟炸機。
該型轟炸機攜帶空射反艦導彈就能攔截對手的兩棲作戰編隊,如此以來,美軍的作戰計劃只能泡湯。
中國軍隊還要擁有更多的國產航母,如果我們有4-5艘航母放置在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之間的廣闊海區,美軍是絕對不敢讓登陸船隊穿越威脅如此大的海區。
結語
臺海問題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實力問題,如果我們擁有了足夠的實力,對手將沒有任何發揮和想象空間。
若美軍想把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臺灣的作戰意圖轉化為行動,我們有能力讓他們比上次輸得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