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悟了?德國六部門干涉對華港口貿易,朔爾茨一人力排眾議:同意

導讀據悉,在上周德國國內的一場會議上,朔爾茨首次進行了清晰的表態“拒絕和中國進行經濟脫鉤”。德媒消息稱,在當前失去俄羅斯的能源市場、國...

據悉,在上周德國國內的一場會議上,朔爾茨首次進行了清晰的表態“拒絕和中國進行經濟脫鉤”。德媒消息稱,在當前失去俄羅斯的能源市場、國內通脹動蕩且明年經濟陷入“負增長”之際,他們無法再失去中國市場,這是難以承擔的代價。此前在綠黨和一些政客的慫恿下,德國內部已經開始討論“尋找多元化路線,避免依賴中國的單一供應鏈”相關法案,朔爾茨也一直表態模糊;有人認為是國內的經濟危機讓政府不再遲疑,暫時擱置對華路線分歧問題。

在這期間中德有一項大交易正在談判:從去年9月開始中遠海運港口正在商談收購漢堡港口與物流公司股份,預計在談判完成后中遠海運將獲得漢堡港集裝箱碼頭35%的權益,競價標的大約為6500萬歐元;這本是一項普通的交易,但德國政府在其中橫加干涉,認為港口是“關鍵設施”不能賣給中國。今年已經陸續有包括經濟部在內的六個聯邦政府部門對這筆收購案發出警告,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更是咬定不打算松口。

20日,德國媒體曝光在“緊要關頭”總理朔爾茨已經介入,并指示相關部門盡快拿出解決方案,推動這筆交易在月底之前完成。之所以是“緊要關頭”因為聯邦經濟部已經啟動了議程,計劃將該議題呈交給聯邦內閣審查;本來收購協議到月底就能自動獲得通過,現在經濟部門橫插一腳要啟動“審議”自然是準備好了使絆子,讓法案被駁回。好在最終朔爾茨站在了德國企業界的一邊支持他們和中國盡快完成交易,總理府的“站隊”會給經濟部門施加很大壓力,迫使他們放棄所謂的“審議程序”。

有分析認為,收購案的目的是“為全球各航運公司提供優質的供應鏈服務”,根本不牽涉政治且本身沒有問題,但一涉及到中國就讓綠黨非常興奮,一定要從中找到一個“關鍵設施”的名目,將事情一再渲染擴大。漢堡港務集團高管有言在先:如果政府非要用這種方式進行自我懲戒的話,高興的只能是歐洲其他國家的港口,而德國將面臨一場災難;這起交易如果是在默克爾政府時期,根本不會有這么多人從中作梗,可惜現在政府的成分非常復雜,各方的目的也不一致。

值得一提的還有,德媒認為朔爾茨的態度或許和他之前擔任漢堡市市長、德國財政部長的經歷有關,默克爾時期他一直都是支持對華貿易的中堅力量,深知雙方互惠的好處,所以立場到現在不至于偏離太遠;也有消息人士披露他下一步即將啟動訪華的議程,這些立場或將是為自己做鋪墊。對此有評論稱:“馬克龍都能大膽地說出法國‘在印太地區沒有和中國對抗的邏輯’,朔爾茨卻只能聽任這些官員們左右搖擺的態度;他當然知道失去俄羅斯的原料市場,再失去中國的海外市場后德國到底還能走多遠。”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