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長“全盤推翻”前政府對俄經濟政策:過去幾十年我們都錯了

導讀據悉,自從今年俄羅斯對歐洲中斷天然氣供應后引發了能源危機,直接引發了本月初德國多個城市數萬人的示威行動,讓朔爾茨政府不得不拿出2000...

據悉,自從今年俄羅斯對歐洲中斷天然氣供應后引發了能源危機,直接引發了本月初德國多個城市數萬人的示威行動,讓朔爾茨政府不得不拿出2000億歐元暫時救急。在聲勢浩大的“解除對俄制裁恢復能源供應”抗議發生的同時,德國國內親美的政客則將矛頭對準了前政府,聲稱是他們多年來一直執行“依賴俄羅斯”的能源政策,才讓德國現在淪落到如此地步;其中擔任20年總理之久的默克爾自然也成了“發泄”的出口,受到多方指責。

針對這些說法,默克爾也在上周出面聲明表示她不會后悔在擔任總理時做出從俄羅斯購買大量天然氣的決定,俄羅斯的氣價便宜且供應可靠,僅此而已。俄總統普京也在講話中明示:德國現在問題的根源在于他們將對北約的義務置于民眾的利益上面,而北約則不考慮德國人的利益,從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就能看得出來。總之,現在德國國內仍在因為這些問題推諉不清,各方都想找到一個“責任人”來為社會危機買單,這已經是明面上的事情。

18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出面總結了最近發生的問題,她把責任一股腦地都扣在了前政府的頭上,并將其批判一番。貝爾伯克表示,德國現在要從“對俄羅斯幾十年來的錯誤政策中吸取教訓”,因為這些年的政策被證明是錯誤的,曾有東歐伙伴國家警告過這個問題;德國目前面臨俄羅斯的“能源勒索”,但他們不能再重蹈覆轍。這是德政府執政聯盟領導人首次進行類似的表態,否定了過去的發展路線,但這位外長并沒有提出一個有建設意義的新路線。

有分析認為貝爾伯克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她說的“幾十年”至少包括默克爾、施羅德、科爾這幾任政府,他們在任時期確實和俄羅斯關系交好,雙方也簽訂了多方面的長期能源協議;自此德國憑借著極低的工業生產成本和海外市場,進入了經濟強勁增長期,這一變化在默克爾時期尤為明顯;可以說持續多年的廉價能源供應是德國這個原料完全依賴進口國家崛起的基石,現在綠黨的言論明顯是將他們的“黃金年代”發展政策推翻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德媒認為綠黨一向反俄而且激進,他們說出這段沒有任何見識的言論并不罕見,但將前任政府一概否定這件事令人很氣憤;事實是該黨派最青睞的美國現在正在以高價向德國出售能源賺得盆滿缽滿,還大張旗鼓地接納國內企業遷移,削弱他們的發展力;德國經濟部門也在上周交出了明年經濟“負增長”的白卷,能源問題轉來轉去仍然無法解決。對此有評論稱:“好在現在總理朔爾茨和社民黨還有點理智,如果讓貝爾伯克當總理的話她甚至會將政府大門都打折出售給美國,然后再自夸‘這條路無比正確’,這是恐怖的事實。”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