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俄烏沖突經驗,印軍增購千架無人機,重點部署中巴邊境

導讀文/肥佬茄子也許是看到俄烏沖突中無人機的活躍,印軍最近可謂是獅子大開口,居然一口氣要采購一千架無人機,而且還要“裝備中巴邊境部隊”...

文/肥佬茄子

也許是看到俄烏沖突中無人機的活躍,印軍最近可謂是獅子大開口,居然一口氣要采購一千架無人機,而且還要“裝備中巴邊境部隊”,這是沖著誰去的不必多說。

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時報10月22日報道,印軍日前公開了一份最新征求建議書(RFP),正式宣布將采購1000架“帶有攝像頭/熱成像傳感器的四軸旋翼無人機”,這些無人機的重量不能超過10公斤,作戰半徑要達到5公里以上。此外,該建議書中還著重強調:“該購買計劃主要考慮到目前北部邊境(中國)的動蕩態勢和對印巴控制線的監控需求”,這顯然暴露了印軍欲購買大量無人機武裝邊境部隊、與中巴繼續搞“軍事對抗”的野心。

據悉,也許是自覺印軍相關能力有限,印軍這次大采購還頗為“趕時間”。印軍不僅讓該計劃走了特殊的“緊急快速通道”,還要求在合同簽訂內的12個月內完成所有無人機的交付。最重要的是,這些無人機必須都是“印度國產”,這顯然給印度無人機企業帶來了一個利潤豐厚、但難度不低的挑戰。

而印軍采購這些無人機來干啥?印方公開的資料顯示,這些無人機主要用于對目標的檢測、識別,能夠準確定位“敵軍”單位的地理位置。但是,還有些話印度人顯然沒完全說出來。

毫無疑問,在俄烏沖突中,俄烏雙方互相利用這種小型無人機充當前線偵察工具,并引導、確認火炮打擊的戰術取得了卓然的成效,而印度人顯然是想要效仿。據悉,目前印軍在其邊境部署了大量的火炮部隊,但卻嚴重缺乏相關的偵察引導手段,很多時候甚至需要依賴地面偵察單位的“目視確認”。而在看到俄烏雙方的“戰術示范”后,印軍希望加強自己的班排級前線偵察手段、擴大印軍的偵察能力、提高印軍火炮等武器的打擊精度,倒也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這并不是印軍近期在無人機領域首次有“大動作”了。就在不久前,印軍還公開宣布要采購168架高空無人機和200架中高空無人機,一方面要求這些無人機具備大載荷運輸能力、打通印軍后勤運輸的“最后一公里”,一面增強印軍的區域態勢感知能力。

除了戰術目的外,印度當局意圖借此推動本國無人機技術發展的目標也十分明顯。據悉,早在今年2月,莫迪當局就已經正式禁止進口任何無人機整機或半成品,僅允許進口部分無人機零部件,以保護印度的國產無人機工業。但不幸的是,雖然印度政府有心扶持,但印度的無人機技術卻頗為尷尬。

目前,印度國內只有98家大大小小的無人機企業,而技術最強的莫過于官方直接支持的國防研究發展組織。然而該組織目前研究出的最強的無人機,也就是2018年試飛的“魯斯托姆-2”。然而這只是一款傳統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不僅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其續航、飛行速度等部分關鍵技術性能甚至還不如美軍九十年代推出的“捕食者”無人機,更別說和更先進、更年輕的中國同行相比。毫無疑問,這是令許多印度民眾極為失望的。

當然,以印度的國防工業潛力,真要大力發展無人機,要有些作為也并不困難。但是,作為南亞地區政治最重要的參與者,印度大搞無人機研究不是為了國防,而是為了侵略性的目的、為了威脅其周邊被它視為“對手”的國家,這是令人擔憂和不滿的。如果印度當局繼續為侵略性的擴張政策所蠱惑,那么印度在國防工業上的努力,最終只會讓印度再次“走火入魔”。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