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下臺,下一個會是美國?“甩鍋”中國不僅是陰招更是臭招

導讀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而近日英國“前”首相莉茲·特拉斯(Liz Truss)就對這句話感同身受。作為一千多年來英國歷史上的首任女性大法官...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而近日英國“前”首相莉茲·特拉斯(Liz Truss)就對這句話感同身受。作為一千多年來英國歷史上的首任女性大法官,特拉斯曾經被人們寄予厚望,以幫助選民們告別緋聞不斷的前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但在正式出任首相的45天后,她卻成為了英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據英國廣播電視(BBC)最新消息顯示,特拉斯是在本周四(10月20日)宣布了自己即將卸任首相一職的消息。這位保守黨政治家在倫敦唐寧街官邸外臨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還表示,自己已經與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討論過該問題,她將繼續任職,直到任命繼任者。顯然,在處理能源危機和飆升的通貨膨脹問題上,特拉斯并沒有帶給英國“任何奇跡”。這種因政府辦事不利而導致內閣解散、首腦下臺的現象,未來也極有可能在美國及西方各國中發生。

特拉斯在講話中說:“我承認,鑒于這種情況我無法勝任委托給我的任務(首相),我被保守黨推選為首相。因此我聯系了國王陛下(查理三世)向他稟報我將辭去保守黨領導人的職務。”

1、英國新一屆女首相“秒下臺”,事實證明“甩鍋”中國騙不了本國民眾

越是在黑暗的日子里,人們越能夠看到光明。但也有一些人偏偏要在黑暗中“一路走到黑”,這條路就是美國及西方的反華之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沖突加劇、新冠大流行病以及英國脫歐多重事件的影響和推動下,特拉斯政府本可以在國際動蕩的局勢下“獨善其身”,優先保障英國民眾的民生問題,帶給人民希望。但與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一樣,特拉斯就是要“餓著肚子搞政治”,并將自身定義為英國政界對中國最堅定的批評者之一。

在9月6日成功登上英國首相寶座后,自封為戰后西方世界秩序捍衛者的特拉斯,就正式接替了對華強硬政策未能繼續加強的約翰遜。而在擔任英國外長期間,特拉斯就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并將中國的崛起視為是“對國際秩序的挑戰”,希望英國能夠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力量。可在另一方面,她卻選擇對40年來英國的通貨膨脹率首次超過10%這一現實問題視而不見,對國內人民改善能源供應和經濟環境的需求避重就輕。從目前來看,她的錯誤方針不但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也讓英國經濟的衰退成為了時間問題。

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而擔任首相后的特拉斯就是這樣。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次高調演講中,這位新官上任的女首相就公然將英國面臨的一系列經濟問題“甩鍋”給了中國,稱“各國必須遵守規則,其中包括中國。如果中國不遵守全球規則,它將阻礙中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崛起。而中國也應該學習西方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強勁經濟反應。”但相較于她批評中國時的豪言壯語,特拉斯在改善國內經濟的行動中則完全陷入了沉默。

此前英國內政大臣布雷弗曼宣布辭職,這距其上任還不到2個月。

自今年9月中旬以來,47歲的特拉斯就在為她的政治生存而掙扎。她的減稅計劃在金融市場遭遇慘敗迫使其做出180度的大轉彎,使得她在一周內失去了兩位重要部長——財政大臣夸西·克瓦滕(Kwasi Kwarteng)和內閣大臣蘇拉·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本周三(10月19日),混亂的下議院投票更使她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壓力。對此,深感大事不妙的特拉斯一改甩鍋中國的做法,在英國下議院宣稱她是“一名斗士”,她還不想放棄。在指出整個歐洲大陸處于經濟困難和政治不穩定時期的同時,她不得不承認在目前的條件下,她不再能夠實現其激進的經濟增長愿景。

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西方各國的問題并不是埋怨國際大環境和中國就能解決的。由于特拉斯在迎合美國反華抗俄戰略上花費了過多精力,導致其損失了拯救本國經濟的最佳時機。早在特拉斯擊敗競爭對手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成為新一任保守黨黨魁之際,她就曾在勝選演講中承諾,將幫助英國度過經濟危機。同時特拉斯還承諾,英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英國國防開支將增加到GDP的2-3%。而她擔任首相后與世界領導人的第一次電話通話,也是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之間的通話。但顯然,她在動用英國財力為烏克蘭“續命”之時,并沒有考慮到英國還有多少財力。

在特拉斯的錯誤領導下,英格蘭銀行已經在最近一次的經濟預測中,直接宣判了英國的“死刑”,稱本國10月份的通脹率將達到13.3%,使得英國經濟在今年年底前進入衰退。隨著特拉斯在挽救本國經濟上的食言,保守黨內對特拉斯表示不滿和反對的人也越來越多。根據新的民意調查,保守黨現已落后反對黨工黨約30個百分點。根據研究機構YouGov的調查,特拉斯是開始民調調查以來最不受歡迎的政府首腦,成為了英國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2、拜登對特拉斯“落馬”深表遺憾,稱他失去了一位反華抗俄的“好伙伴”。

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作為一名9月初才接替約翰遜,迄今在任僅45天的英國女首相,特拉斯直接刷新了“短暫出任”英國首相的喬治·坎寧(George Canning)119天后辭職的紀錄,雖然她本人并沒有心情為此而申請“吉尼斯紀錄”,但她無疑已經成為了英國政壇中的一座可憐的“豐碑”,讓同樣民調低迷、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參加11月8日期中選舉的美國總統拜登,不自覺地冒了一身冷汗。

在外界紛紛猜測誰將是英國的新一屆首相的同時,拜登則對“舊首相”的“落馬”深表遺憾,并在周四(10月20日)稱在動蕩任期僅六周后就要卸任英國首相的利茲·特拉斯,是支持烏克蘭抵御俄羅斯侵略的“好伙伴”。同時,他在白宮登上總統直升機海軍陸戰隊一號,將要前往賓夕法尼亞州時告訴記者,“她是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問題上的好伙伴,英國人將會解決他們的問題。”最后,拜登拒絕了對她的辭職發表意見,只是簡單的表示“這是她自己的決定”,并駁斥了美國最悠久的盟友英國發生政治動蕩,將會對美國帶來潛在“溢出效應”的說法。

“我不認為這有那么重要”,拜登如是說道,并將特拉斯的可憐境遇歸結為她在經濟上的錯誤決策,稱她的無資金支持減稅計劃致使英鎊崩潰,并且提高借貸成本,從而引發了金融市場動蕩。“我不同意這項政策,但這取決于英國人自己做出判斷,而不是我。但美國和英國是堅強的盟友和持久的朋友,這一事實永遠不會改變。”在上周的采訪中,拜登這樣告訴記者。而依照美國之聲(VOA)提供的說法,拜登曾在通過電話與特拉斯討論烏克蘭問題,并在9月聯合國大會上與她進行過面對面會晤。在此期間,他曾不止一次地明確反對特拉斯對“超級富豪”減稅的經濟計劃。在美國人看來,英國盟友之所以會提早進入經濟衰退期,完全是特拉斯“不聽勸”的結果。但英國及歐洲民眾們可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更傾向于相信歐洲對烏克蘭當局毫無底線地經濟與軍事援助,才是導致本國“小金庫”與“彈藥庫”雙雙見底兒的根本原因。而在特拉斯隕落政壇的同一時間,英、德、法等西方國家也紛紛陷入了民眾示威游行的狂潮之中。顯然,在經歷了長達半年以上的斷氣、斷電、油價飛漲的生活之后,此前還曾“同情”烏克蘭的歐洲民眾們不得不為了“自救”而呼吁本國政府停止戰爭和對抗。倘若這一現象得不到有效緩解,特拉斯將有望看到更多歐洲政客相繼下臺、步其后塵。

不在沉默中反抗,就在沉默中滅亡,目前的歐洲民眾就是如此,不得不為自己的“勒緊褲腰帶”的生活討說法。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道,近日德國柏林、科隆等多地都爆發了示威活動,人們抗議聯邦政府介入俄烏沖突導致物價飛漲,要求立即停止軍援烏克蘭并致力于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在馬格德堡,示威人群的海報上寫著“停止天然氣輸送謊言”“我們拯救不了整個世界”或“為了和平、自由和繁榮停止價格爆炸”等內容。英國也有超過50個城鎮爆發游行,組織者稱這是近年來英國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抗議當前英國能源價格飆升、生活成本上漲。

英媒稱,很多示威者是被迫第一次走上街頭抗議,因為自己已經無法正常生活。與此同時,英國西南部威爾士首府卡迪夫還爆發了支持獨立的示威游行,上萬人走上街頭抗議英國政府沒能為國家利益服務,呼吁“威爾士獨立”。而那些曾經反對英國政府脫歐而參加“March For Europe”游行的英國民眾,如今為了阻止政府重蹈覆轍又被迫出馬,紛紛打出了“我們受夠了”、“拒絕支付”等標語走上街頭,并以焚燒能源賬單的方式諷刺政府的不作為。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英國首相特拉斯上任45天后宣布辭職。但從目前歐洲爆發的大規模群眾示威游行來看,特拉斯的“落馬”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一種警示,不斷地告誡歐洲各國政府,“甩鍋”中俄等國轉移國內人民視線的政治把戲已經不再奏效。說到底,在美國意圖通過烏克蘭挑起俄烏沖突,將歐洲卷入戰火之際,歐洲各國的錯誤決斷才導致了今日的局面。美國是否真的是在為捍衛烏克蘭人民的“民主自由”而戰,是否真的有想過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動用核武器前停止俄烏沖突,想必此時此刻歐洲的民眾已經想通了。倘若歐洲各國政府依然在援烏問題上頑固不化,等待他們的結果無非只有兩種,一是像特拉斯一樣被本國人民轟下臺,二是像美國國會大樓遇襲事件那樣被人民給推翻。而對于美國總統拜登,11月8日前后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