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肥佬茄子
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74次發射奠定了新時代中國航天的堅實基礎。而展望未來,載人登月、超級火箭等已經不再是夢想,而是“正在路上”。
據環球網10月22日報道,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航天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短短的十年內就進行了274次運載火箭發射任務。這一數字證明了中國航天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展開航天探索的頻率僅次于航天工業巨頭美國,將俄羅斯、印度和歐洲各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而這十年間技術、經驗上的積累,絕不是“毫無意義”,而是在為將來更加龐大的航天探索工程奠定扎實的基礎。
而在眾多“未來工程”中,距離我們最近的,應該要數著名的“天宮空間站”。作為中國第一代完全自行建造的空間站,天宮號證明了中國載人航天并展開在軌科研探索的技術實力。吳燕生向媒體透露稱,天宮號空間站將在今年內建造完成,并實現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工作和生活。這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將成為本世紀以來世界上首個由單一國家建造完成的空間站,并且從核心艙發射到全部組件結合完工僅用時一年多,這一速度是極為驚人的。
而在更遠的將來,還有更“科幻”的成果正在向我們一步步走來。據悉,在未來,中國將對現役的運載火箭進行全面的更新換代,以提高單次發射的載荷與工作效率。而在中國眾多“未來火箭”項目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傳說中的“超重型火箭”——長征九號。
據悉,早在2011年,我國就制訂了該火箭的初步設計方案,但受制于技術等原因一直未能問世。而在去年,龍樂豪院士表示,長征9號的最新版設計方案已經形成。該數據顯示,長征9號將具備最大150噸的可用載荷,由總共31臺發動機推動。如果該火箭能夠在未來投入使用,那么將意味著中國將正式跨入此前由美俄獨霸的“超重型火箭俱樂部”,終結美俄的“超級火箭壟斷”。
而中國之所以要發展長征9、長征5G等“超級火箭”,則是為將來的探月甚至登陸火星等任務奠定基礎。吳燕生明確指出,未來,中國將繼續實施“航天重大工程”,例如載人登月、建立月球科考基地等等。據悉,長征9號將具備對月球軌道投送50噸載荷的能力,只有如此強大的載荷,才能將超過23噸的新型載人航天器和登陸器送到遙遠的月球。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器已經于2020年完成了飛行測試,而長征9號預計將在2028年前后正式服役。照此推算,我國在本世紀三十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登月國家”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在更遙遠的未來,中國與俄羅斯等愿意加入月球探索工程的國家共同建立月面基地、進一步開展對火星的探索乃至對小行星資源的研究和開發等,都是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也許美國會更樂于將這些科研工程視為一種“競爭手段”,但需要明確的是,中國從未像一些美國政客那樣試圖將航天工程“政治化”。無數的事實證明,中國航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中國乃至全人類而“探索星辰大海”,無論美國人是什么態度,中國都會在這條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