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特拉斯辭職事件已經成為最近西方媒體熱議的話題,附帶英國的政壇該由誰接任的問題。這位擔任首相不超過45天就匆匆下臺的政客實際上宣告了英國當前面臨的窘境: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階段,任何失誤都不能容忍,所以一件減稅法案就能輕易將其“逼”下臺。英媒稱下周保守黨將會進行新選舉挑選另一名首相接替,而這次很大概率還是已經辭職的約翰遜,“吃回頭草”是他們的唯一辦法。
但這位首相上臺走了一遭,有人發現不對勁了。按照法律規定,首相離職后終身享受名為“公共職務費用津貼”,這是一項政府報銷計劃,用于支付他們卸任后“因其在公共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產生的工作人員和工資開銷,每年高達11.5萬英鎊(約合92.8萬元人民幣)。此前這筆錢款照常發放,各黨派倒也沒有什么異議,現在特拉斯任職時間極短,也想效仿前任領導人拿到這筆大額津貼的話問題就來了——很多人站出來反對,認為她“絕對無權”享受補助。
比如英國反對黨之一的克里斯汀·賈丁指責特拉斯表示,其他英國領導人都干了兩年以上才拿到補貼,不管在各個層面上她都沒有權利拿錢。最重要的是特拉斯給英國留下了一場經濟災難,而保守黨正在讓納稅人為之買單,她的改革計劃還影響到了數百萬人;現在政壇一團亂麻,“短期首相”于情于理都不能拿到任何補貼。英媒在報道中也諷刺稱,盡管這項補貼沒有設置規則導致反對特拉斯獲取的理由不充分,但實際上資金在設立時根本沒有想到會遇到這么差的首相。
現在壓力就來到了特拉斯“自愿放棄”特殊津貼的階段,不少人期望政績很差的首相能“識趣”然后放棄這些津貼,不至于讓人在背后說一些不利的言論。但也有猜想認為,特拉斯如果主動放棄領這筆錢的話,似乎是她承認了自己的執政生涯非常差,連“首相門檻”都難以跨過,所以為了榮譽和象征意義也斷然不可能丟掉11萬英鎊。也有人提出現在必須從源頭立法的問題上來治理這個漏洞,假如保守黨再連續丟上來很多個首相的話,財政仍然要為他們每個人每年繼續支出11萬英鎊嗎?
值得一提的還有,這筆錢爭論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外界是否認可這位上臺時間很短,且一事無成的政客成為英國實際上的“首相”,或者說有多少人認為她是真正履行的職務的那個人,恐怕也很少。目前英國媒體和民眾為了這件事吵破了頭,但特拉斯辦公室仍然保持沉默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一條評論表示:“多數人稱‘糟糕的首相’配不上拿這筆類似退休款,所以挑刺認為特拉斯的執政時間太短;不過她僅僅上臺40多天也做出了轟動性的政績(盡管不是正面的),按照知名程度來說完全算得上是符合資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