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V又被打臉!周海濱直言青訓只是讓孩子快樂踢球不看重成績

導讀久古10月18日,《足球》報刊發了日前對魯能足校青訓教練、前泰山隊球員周海濱的采訪報道,閱畢感覺足球評論員董路又被打臉了。目前正率魯能...

久古

10月18日,《足球》報刊發了日前對魯能足校青訓教練、前泰山隊球員周海濱的采訪報道,閱畢感覺足球評論員董路又被打臉了。


目前正率魯能足校U15紅隊征戰全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周海濱主要談了兩個觀點:一是自己的執教理念是讓青少年學會踢復雜的足球(包括傳控和進攻組織)。二是參加這次比賽的目的,是以鍛煉為主,并沒有考慮成績(注:魯能足校U15紅隊已進入四強),希望球員能夠快樂地踢球。

周海濱對這兩個觀點,也展開談了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現在讓青少年球員踢復雜的足球,以后他們遇到簡單的事情時就能夠更從容去面對。其實,這有點像學校教學,老師平時的練習、考試難度如果都比較大,到了中考或者高考的時候,學生也就能夠做到更從容,至少考試的心態會更輕松,更容易考出好的成績。

周海濱表示,這次全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有些球隊的打法比較簡單(周海濱的原話是直接)。對此他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些球隊應該會踢復雜的足球了。否則,到了一定的層次,很多球員就不會選擇(應對)了。

在談到不追求成績的時候,周海濱首先談到了球隊的實際困難。由于省運會的原因,目前這支魯能足校U15紅隊,只能從07紅、07黃以及08紅3支球隊中抽出13名球員組成一支球隊參賽。進入16強后,才又補充了10名參加省運會的球員。即便如此,周海濱仍然強調,他想要的是球員在比賽中提高自己,踢出他所要求的比賽方式,他始終堅持原來的訓練方式,不會為了半決賽或者決賽而去做專門的準備。

注:配圖與本文無關


從事青訓工作后,周海濱結合自己過往的經歷,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他認為中國足球青訓培養孩子的方式過于刻板,導致孩子有些固化。因此,他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孩子是開心、快樂的球員,能夠充分享受足球帶來的樂趣,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在從事一份工作、為了足球要去干什么。周海濱認為,這是符合足球發展規律的青訓方式。

周海濱的觀點對錯與否在此先不論,但其中關于青訓是讓孩子快樂地踢球、不過分追求成績的觀點與區楚良完全一致。

前些天,區楚良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談青訓問題。他認為青訓不應該追求成績,而是培養孩子踢球的興趣和熱情,以及為實現目標不斷挑戰的突破和精神品質。青訓是“培養一個人會踢球,而不是培養一個會踢球的人”。

但區楚良的文章受到了著名大V董路的批評,認為“他們之所以總是說‘不在乎輸贏’, 因為他們總也贏不了”。而15歲(區楚良發文中提及,在此略)距離球員進入職業比賽只有一年時間,現在還不追求成績,那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對于“培養一個人會踢球,而不是培養一個會踢球的人”的提法,董路也并不認同,還給予了無情的嘲諷,稱這個說法的“邏輯非常感人”。


其實,在周海濱之前的10月12日,武磊就在個人社交平臺上轉發了區楚良的文章并寫道:我們需要培養的是一個人會踢球,而不是一個會踢球的人。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人都知道,武磊這是在力挺區楚良,而對董路的批評進行了無聲的反批評。

從區楚良到武磊,再到周海濱,三代中國足球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足球青訓應該培養孩子的興趣,不應該過早去追求成績。只有有興趣了、感受到足球帶來的樂趣了,孩子們才會發自內心去喜歡足球、踢好足球。長此以往,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會踢球的人”,中國足球的成績才有可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現在看來,區楚良的提法以及董路的批評,及至武磊和周海濱從不同角度進行的有意無意地“力挺”,反映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中國足球的青訓肯定是存在著偏差,甚至可以說是錯誤。從青訓階段就開始強調成績、把勝負看得過重,無形中給青少年球員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而機械、刻板的訓練方式,又讓青少年球員思維僵化、不敢展示自我。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球員,就像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是模子做出來的餅干。

事實上,每一個年齡段國家隊的比賽,都可以看到上述的“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甚至包括目前正在進行的U17女足世界杯的中國女足。至于董大V提出的12強賽國足與沙特之戰中的“接應性防守”的概念,更是讓人貽笑大方。中國球員,即便強如國腳,也只是學會機械地踢球,沒有個性,沒有特點、更沒有特長。以至于中國球員最終就是九斤老太說的,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說,周海濱的說法是給了董大V一記響亮的耳光。只是,不知道董大V會不會對周海濱的也來一次“怒懟”?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