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預測:2100年中國GDP將位居全球第一,印度第二,美國第三

導讀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智庫機構美國經濟研究所在報告中預測稱,如無意外情況發生到2100年依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將為27%...

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智庫機構美國經濟研究所在報告中預測稱,如無意外情況發生到2100年依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將為27%、印度為16%、美國為12%,該報告基于聯合國進行的人口統計數字和貨幣基金組織進行的財政統計數字。報告評估出發點基于兩個指標,一,人口增長速率。二,勞動生產率。

報告認為中國要在2100年才能達到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認為印度即便在2100年也只能達到美國勞動生產率的30%,但中印兩國將均憑借超越美國的人口體量取得更大的經濟規模。該報告同時承認,預測過程基于尚不確定的假設進行。

能夠看到,該報告一方面承認了美國經濟正在衰落,且這種衰落態勢很難轉變,一方面相對委婉地將時間線拉長到了78年后的2100年,所采取的數據指標也較為單一,且有對美國勞動生產率過于高估的嫌疑。美國在進行GDP計算時將如“自有房租金”等大量并不會產生商業交易的潛在經濟計入GDP內容,同時大量脫離經濟實體的金融資本瘋狂推高美國股市,以大量“經濟概念”虛增海量泡沫經濟,這導致美國的經濟結構并不健康,美國當下40年新高的通脹率正是這種經濟亞健康的體現之一,過多經濟泡沫填塞在美國的經濟實體中,使得美國并不具備對本國經濟結構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經濟韌性,這一背景下,美智庫機構“2100年中國勞動生產率將與美國相當、經濟規模達到美國2倍以上”的預測想要成立,需要一個基本前提:

美國當下嚴重的經濟泡沫情況到2100年仍能維持不發生總爆破,而是以相對平緩方式維持當下經濟現狀,要達成這一點,美國需要從全球不斷吸血,以“額外”的經濟收入維持超出美國實體經濟支撐范圍的“額外經濟體量”。金融投機資本通過炒作各類風險極大、背離實體經濟的偽經濟概念,支撐起一連串的經濟騙局,當下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已認清美國金融騙局的內容,美國金融經濟體系越來越陷入“空轉”,其發生結構性坍塌的風險越來越大。一旦發生比2008年更大的金融坍塌,關于美國未來數十年的經濟預期,將難免成為空中樓閣。

當下的美國,已經越來越難“展望未來”,縱觀美國拜登政府在2022年的作為,已明顯與理性、戰略二字漸行漸遠,美國正明顯以其賴以立身于國際社會的基本戰略互信進行“梭哈式博弈”,換取短期的有限利益。

不論是不顧與俄羅斯間的關系執意引爆俄烏沖突,犧牲烏克蘭和德法等國的戰略安全,還是當下毫不掩飾地以4倍能源高價對歐洲各國進行收割,亦或是任由佩洛西等美政客進行投機冒險,嚴重損害中美互信關系,美國各利益復合體盆滿缽滿的同時,美國的戰略空間正大幅縮減。癡迷于單邊霸權的美國正在日漸喪失其賴以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的“杠桿”。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為共和黨議員拉票時稱“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兩年后美國能否存在都要存疑”,特朗普作為美國主要政客之一,其公開發表這樣的言論,其中固然有有意渲染的競選策略在,也同時顯示著美國的危機已愈難遏止。從疑點重重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刺殺事件,到被瑞典稱為“高度敏感、不宜公開”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再到特朗普愈漸讓人難以置信的競選言論,經濟衰退顯然并非美國最大的問題,此前多年的倒行逆施正為當下美國帶來重重惡果,這使得到2100年美國是否存在,尚要打上一個問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