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親水空間來了!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陸域貫通環境改造項目將于本周開放

導讀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張琦 記者 江躍中)風光旖旎的河岸線,下沉式、出挑式的親水平臺,高顏值的步道景觀……記者昨天從靜安區河道水政...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張琦 記者 江躍中)風光旖旎的河岸線,下沉式、出挑式的親水平臺,高顏值的步道景觀……記者昨天從靜安區河道水政管理所獲悉,作為打通河道陸域堵點、建設高質量濱水空間的一大工程,隨著靜安區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兩岸陸域貫通環境改造項目的完成,這一新打造的親水空間,本周將向市民正式開放。

圖說: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陸域貫通環境改造項目將于本周開放 張琦/攝(下同)

親水平臺各有特色

靜安區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兩岸陸域貫通環境改造工程項目,北至江場西路,南至汶水路,南北貫穿市北高新園區,毗鄰彭越浦楔形綠地,涉及兩岸岸線長度約1527米,占地面積約10782平方米。

沿著交城路來到彭越浦河道邊,這里恰好是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的中間位置,只見色彩繽紛的綠植景觀、新建的藍色步道,步道旁設置的休憩空間,與藍天白云、波光粼粼的河面“搭配”在一起,可謂風景如畫。

沿步道往北面的江場西路方向漫步,依駁岸地勢而建的下沉式親水平臺分外醒目,形成階梯式看臺,讓人視野更加開闊,河岸風光盡收眼底。據了解,這一平臺面層通過菠蘿格防腐木進行鋪貼,上部鋼廊架結合爬藤植物形成遮陰納涼頂棚。

“這里有三種形式的親水平臺,一個是下沉式的休憩空間,頂棚設計了紫藤花架,花期到來時會為市民呈現非常漂亮的景觀。”靜安區河道所所長李瀅瑩介紹道,“還有兩種親水平臺則是出挑休憩平臺,一種設置坐凳、扶手,還有一種也是依河岸特點設計,市民可憑欄駐足。”

在出挑休憩平臺,只見平臺內設置有四處休憩坐凳,猶如地面翻折而起,地面采用鋼格柵,可透過看到駁岸上的植物,給人以別樣的游賞體驗。除親水平臺之外,在架空棧道旁則結合景觀特點,設置多處休憩的長椅,方便市民休憩賞景。

景觀打造自然柔美

在靠近彭浦楔形綠地附近的步道,有兩處下沉式的“月季花景”分外迷人。盛開的月季花就在腳下,“全景式”展現讓人多了幾分新鮮感。走一走步道、賞一賞河岸景致、看一看楔形綠地,這一親水空間讓人與自然更為親近。

在彭越浦近江場西路的位置,水主題花園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深淺不一的藍色透水混凝土鋪裝“流水”造型的色彩,就像路面流向河道的水一般,自然而柔美的線條和綠島搭配上花草,漫步其中讓人寧靜又舒暢。

在這處花園中,景觀裝置的設計也頗具巧思,既有頗有“野趣”的小鹿造型,也有鏡面成像的景致打造。

親近“自然”的元素打造,不僅貫穿在親水休憩空間和水主題花園,在整體設計和效果呈現的過程中,也都加以充分考慮,讓市民體驗感更舒適。

“可以注意到,東岸防汛墻垂直綠化景觀打造也具有特點。受先天條件的限制,兩岸的墻面是不對稱的,這邊是有二級擋墻的斜坡,對面則是硬質護岸直立式擋墻,我們在設計總體方案的時候,考慮到兩岸應該都是自然的方式來呈現給大家,但是對岸先天條件限制,它是直立式的擋墻,因此我們嘗試做垂直綠化來呈現它的效果。”李瀅瑩介紹說,東岸的垂直綠化通過不同顏色的搭配,給人以舒適、自然的色彩感觀,同時,綠植搭配和呈現可以調整組合,帶給市民更加美好的體驗。

據了解,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過去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因涉及不同產權單位,造成貫通堵點,且兩岸陸域存在地坪積水、設施陳舊、景觀面貌差的情況。

根據《上海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方案》和靜安區關于中小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及建設“美麗城區”的要求,為打通河道陸域堵點,建設高質量濱水空間,提升區域水環境質量,靜安區于去年10月開始對陸域貫通環境河道進行改造,今年10月完工。

該項目秉持“連接·流動·共享”三大線性廊道空間的理念,通過架空棧道形式的濱水步道,串聯懸挑親水平臺及下沉式綠地,從而建成線性廊道,形成良好的綠意游賞體驗。

白天風景優美,夜晚同樣宜人。彭越浦(汶水路—江場西路)在夜間也有美不勝收的景致。當夜幕降臨時,繽紛的光影色彩,在河面上形成的倒影隨波蕩漾。

區河道所表示,隨著河道景觀的正式開放,接下來還將做好維護和保養,滿足市民群眾對濱水空間釋放和水環境改善的獲得感。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