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印度想擺脫對中國貨依賴,但事與愿違

導讀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日發表題為《印度想緩解對中國進口的依賴,但情況變得更糟》的文章,作者是阿南塔·阿加瓦爾,全文摘編如下:盡...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日發表題為《印度想緩解對中國進口的依賴,但情況變得更糟》的文章,作者是阿南塔·阿加瓦爾,全文摘編如下:

盡管經濟關系緊密,但印度和中國這兩個亞洲人口最多國家的關系此前卻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此后,印度打擊多家中國電信公司,封殺多個中國應用程序,并限制中國投資。

很多人認為,這些行動是為了在戰略上與中國脫鉤,同時謀求外國投資多樣化、不再把目光只放在中國,而且發展印度自己的制造業。

印度實施了包括生產激勵計劃在內的多項政策,希望借此減少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促進本國制造業。然而,對中國進口的依賴仍有增無減。

印度1月至9月商品進口總額為5516億美元,其中價值791億美元的商品來自中國,約占14%。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從去年同期的465億美元擴大到757億美元。

印度中小微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阿尼爾·巴德瓦杰說:“印度對中國的結構性依賴主要是因為電子產品,一定程度上還有稀土,且沒有足夠多的競爭性供應來源。”

他說:“例如,印度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發現來自中國的機器和零部件比日本、韓國產品的競爭力要強得多。”

他說:“但印度對中國的結構性依賴也不是絕對的。印度可以改變進口來源,盡管要付出代價。”

中國對印度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電子元件、計算機硬件和電信設備等。

印度在2020年實施了生產激勵計劃,目的是鼓勵原料藥、電子產品和電信產品等實現本土化生產,減少進口依賴,同時為這些產品提供補貼,以提高它們在全球和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教授比斯瓦吉特·達爾說:“這顯然是針對中國的進口,但兩年來并沒有看到什么效果。非要說有什么變化的話,那就是(依賴)越來越嚴重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