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中歐班列(渝新歐)由重慶團結村車站始發,滿載顯示屏、投影儀、智能終端等電子產品,貨值總計近5000萬美元,經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預計將于15日后運抵歐洲國家。助力電子信息產業增長,中歐班列(渝新歐)持續發力,已成為“重慶造”電子產品的重要運輸載體。
多家電子信息企業借力“出海”
2011年3月,全國首趟中歐班列滿載著“重慶造”筆電產品從重慶發出,開啟了重慶電子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篇章。自此,重慶以中歐班列(渝新歐)作為物流通道保障,先后吸引了宏碁、華碩等電腦品牌商,還有富士康、緯創、仁寶等代工企業,以及遍布于各區縣的上千家配套企業落戶。
如今,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重慶市支柱產業之一,并構建起集運營商、品牌商、代工廠和配套商于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實現了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1臺“重慶造”,對重慶經濟穩增長、穩就業、促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惠普,是中歐班列(渝新歐)的首批客戶,雙方多年來合作緊密。“我們非常信任中歐班列(渝新歐)。”惠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除重慶造筆電產品外,惠普在其他省市工廠生產的打印機和筆電產品也會運到重慶集結,再通過渝新歐大通道發往歐亞各國。
今年來,西向出口受影響后,渝新歐積極配合惠普等企業開辟新的市場,為惠普在重慶、威海等地工廠生產的打印機等電子產品,“量身定制”了重慶至泰國、越南的南向鐵路運輸方案,后端可輻射至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市場。該運輸方案的運行,不僅為惠普節約了物流成本、保證了交付時效,同時也保障了其東南亞市場訂單的穩定增長。
目前,惠普東南亞市場訂單運量實現同比增長100%。惠普方面已計劃在來年將更多東南亞方向訂單轉向渝新歐運輸。
坐落于巴南經濟園區的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三家大尺寸液晶面板巨頭之一、重慶平板顯示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擁有全球最先進的、也是國內第一條滿產的8.6代大尺寸綠色高端顯示面板示范生產線。該企業是“芯屏器核網”產業鏈上規模企業之一。
“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這條通道,我們的產品得以安全、高效的出口至海外市場,國際市場份額得以保障,國際競爭力有效提升。”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到。
以中歐班列(渝新歐)為代表的對外開放大通道,現已成為了重慶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關鍵一環。
通道建設反哺產業經濟發展
“中歐班列(渝新歐)因重慶產業經濟發展需要而生,一路走來,通道的建設完善也反哺著產業經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副主任胡紅兵說。
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重慶出口筆記本電腦出口5203.3萬臺,出口量值居全國首位。目前,重慶已形成了“6+6+X”(六個筆電品牌+六個代工廠+多家配套商)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成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連續三年筆電出口位居全國第一。
“得益于重慶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成熟、配套完善,我們幾乎所有相關的零配件產品都可實現‘重慶造’。”仁寶電腦(重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構建起的貫通歐亞的國際大通道,重慶這個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與全球筆記本電腦銷售市場實現高效聯通,我們的產品得以源源不斷的運往國際市場,供應鏈穩定得到保障。”
“渝新歐團隊充分考慮我們的市場和運輸需求,主動與我們溝通,為我們提供鐵路運輸增量定制服務。常態化開行的定點專列,使我們海外訂單交付及時,在擁有這條穩定安全的供應鏈基礎上,我們‘搶’到的訂單量也越來越多,海外市場份額拓展得到了保障。”華為公司相關物流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出口的貨值一度增長高達246%。
在與重慶合作良好的背景下,以及對這條通道的堅定選擇,華為目前已在重慶建成國內分撥倉,并在本地生產電子產品。同時,華為賽力斯重慶龍興工廠也在火熱建設中,該工廠將會成為華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后,會有越來越多“重慶造”優質產品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這條通道出口至歐亞市場。
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編輯:鄭亞嵐
責編:張松濤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