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俄羅斯報》7月3日刊登題為《對抗時代》的文章,作者是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文章摘編如下:
西方再次發出白噪音,繼續不遺余力地指責俄羅斯。為何西方政客又重新開始各種胡言亂語,聲稱必須就基輔加入北約發出“強有力的信號”?
我要指出盎格魯-撒克遜世界是時候最終認清的三件事。
第一,與集體西方的對抗已經具有全球性。
現在正在烏克蘭發生的并非是單純的“地區沖突”,而是全然不同的事情。這是集體西方和其余整個世界的全面對抗。引發這一對抗的是雙方對人類進一步發展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方是不愿承認世界已滄海桑田且自己已喪失主導地位的西方國家。西方國家正在對我們發動的混合戰是它們維持對其有利的現狀和已經削弱的權力與影響力的最后機會。另一方不只是俄羅斯,還有全球東方和南方。它們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這是正在繼續壯大的國家,它們正在逐步擺脫殖民地過往的經濟和政治影響。
曾經的殖民者非常不喜歡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它們竭盡全力地抓住過去。新的沖突已經造成比冷戰時期更緊張的局勢和極其負面的影響,幾乎將世界置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第二,對抗將是漫長的,而執拗的人不會被馴服。
在世界不同地區對未來的理解中出現的裂痕只會加深。對抗階段將非常漫長,理解這點不需要有先見之明。對抗將持續數十年。其中一個解決辦法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這顯然是糟糕的,因為勝利者完全不能保證自己的國家可以像過去兩次大戰后那樣繼續繁榮。很可能不會有贏家。
這場全面對抗的第二個解決辦法是,在漫長的時期內尋求最難以達成的妥協。建立以所有國家的利益平衡為基礎的新世界秩序。當然,這不是臭名昭著的“基于規則的秩序”,它只能令任何一個獨立于美國的國家作嘔。是的,我們必須多溝通、多忍耐、多克制,退后并重回談判,但最終要為21世紀平等和安全的世界勾勒國際輪廓。為此,很可能需要花費數十年。但這絕對好過大家一起在世界末日赴死。
因此,第三點是,為走出全面對抗的階段,我們愿意做什么。
是的,我們愿意尋求合理的妥協,這點俄羅斯總統曾多次談到。妥協是可能的,但要理解幾個原則性問題。第一,我們的利益應當得到最大限度的考慮:絕對不要再有任何反俄行動,否則一切的結局遲早非常糟糕。
第二,全面對抗的所有結果必須在類似于《赫爾辛基協議》的新文件中得到確認。
第三,完全有可能需要重塑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只有在充分尊重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權利的情況下,重塑才有可能,否則將是完全無效的。
妥協能否達成,我不知道。換句話說,我不是樂觀主義者。但契訶夫也曾說過,“生活本質上是很簡單的事情,一個人需要很努力,才能把它過得一團糟”。希望永遠存在。